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3月24日
魔比斯环戏 ‖ 青云志,报国心,天下大同 ——《长乐未央》翻出时代新意 品-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戏 ‖ 青云志,报国心,天下大同 ——《长乐未央》翻出时代新意 品-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王依蕾



(韩信赴死)
京剧《长乐未央》渐至尾声,韩信笑,萧何和蒯彻哭,一笑二哭三声响起,剧场里悲情弥漫,那一刻韩信赴死的悲哀,随着音乐声丝丝缕缕进入人们心里,齐淮又出,誓与韩信同赴黄泉,悲情弥漫,心上刻出一个字:疼。人们的心被悲剧的力量打动,不为赴死的慷慨,为着那一腔赤胆忠心,为着那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情怀,都要化作历史中的迷雾,被时光一层层地覆盖。虽是悲剧,却又感知到几分明艳,因为在绝望中渗透着希望,照亮了人们的心,人性的花渐次开出来,这便是《长乐未央》结尾给出的时代光亮。
总体来说,此剧不错,在全国许多院团都在赶排新剧,而呈现却差强人意,每每让人失望之时,此剧就算得上是用心了。
此剧的重点在刻画心理,体现人性。若说它的好处,综合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剧情出新意
历史剧不好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太多的文艺作品繁殖出历史,尤其是汉初的君王与将相,刘邦、萧何、韩信被翻了个底朝天,远的不说,近的就有上海京剧院的《成败萧何》。如何超越前人,写出与众不同,创作班子得有出奇制胜的绝招,得在旧瓶里倒出新酒来,赋予人物表达新的语言和心理。
此剧有两场设计的不错。
其一,第三场。历史上,韩信十面埋伏,项羽四面楚歌,吕后斩杀韩信于未央宫周晓涵老公,这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而故事发生时,当事人在想什么全能天尊,化作了历史的风声,这便给现代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项羽四面楚歌,韩信看到当年意气风发的项羽终于残兵败将即将走上绝路,恻隐之心顿生,他念及当年在项羽帐下,项羽曾有不杀之恩,这才有了他弃楚投汉,他也想以此回报,哪怕招来杀身之祸,哪怕日后被项羽所杀,他也甘愿,这是为一个“义”字。他想放项羽逃走,虽然陈豨苦劝,韩信还是一念之仁,打定主意穷寇不追。虽说这是妇人之仁,却并没有减损韩信形象。他记得那一点点恩情,尽管这恩情并不是对方主动给予,这一念旧,让韩信在叱咤风云中多出了一点温情。这一场的心理描写,包括陈豨对前途的判断、刘邦的愤怒都合情合理。
其二,是文章开头写到的结尾处的设计,也就是最后一场。前面讲过一笑二哭,韩信赴死。韩信为什么赴死,这一场有交待,韩信不死,刘邦终究难减猜疑,天下终究不安定,此时,大汉刚立,政权极需稳定,人民渴求安宁莫天赐,以韩信一人之死,换来天下苍生的生,又何足道哉,于是未央宫里,吕后的剑下多了一抹冤魂。虽然心理刻画这样细,依然没有改动历史细节,比如:吕后承受的骂名,成败萧何的感叹,刘邦对权臣的猜忌,等等,历史回归历史诱红楼11,人性回归人性。
这两场是全剧演的最好的两场,也是翻出新意的两场。

(韩信、萧何、蒯彻三人,一人笑,二人哭)
二、对历史事件的取舍和改造,颇见巧思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史中最美的一段,本剧一掠而过。韩信登台拜将,本剧改造为吕后赐袍、韩信接印。韩信请封齐王,刘邦大怒,谋士张良踢刘邦一脚,刘邦明白过来,马上说,当什么代理齐王,要封就是真齐王,这个有趣的细节作了舞台化处理,在刘邦与吕后的对话中解决。蒯彻实际上从给韩信献计后就再没有了身影,本剧让蒯彻追随韩信左右,虽然与历史不符,但合理。传说中韩信有三个老婆,其中有一个叫殷嫱,俗称淮安夫人,本剧可能据此构思出了一个齐淮,有了女人,也就有了侠骨柔情。这些都是剧情的需要,符合人物逻辑,历史中的一些阴暗面,随着时代的递嬗演变石田萌美,历史剧就不能照搬了,只要不改动历史大情节,赋予人物一些时代感是对的。
在历史剧中关注人文精神,是新时代写作历史剧的要旨,《长乐未央》做到了人鱼症候群。
三、剧情有情、味
印度《舞论》中写过情、味,汤显祖也说过,情,应该是剧作的灵魂,是意、趣、神、色的核心和归宿。
韩信有情,所以关键时刻放旧主一马,所以不愿为一己之私背叛新主,也使生灵涂炭,这情,是对知遇之恩的回报,也是对天下大众的泛爱之情。蒯彻有情,即使知道韩信没有好的结局,依然投奔并追随,并在看清真相后,赶来,劝君更尽一杯酒,此去泉台无故人。萧何有情,愿一生背负成败萧何的污名。齐淮有情,生死追随,以生命换相依。朋友情、夫妻情、家国情,都在最后一场交织出来,以情动人,余韵无穷。也正因为翻出了新意,这戏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味,这味耐品咂,经咀嚼。在多数戏不忍目睹的当今,算作一朵经风见雨的时代之花。

(韩信与齐淮)
四、戏剧冲突设置合理
黑格尔说过:戏剧冲突的使命和动因在于表现心灵,借以展示出心情和性格的巨大波动霍思纬,心灵本身的分裂与矛盾,才是最理想的冲突。
这样的心灵冲突汉后嫣然,展现在舞台上,便是刘邦的多疑及猜忌,杀功臣,戮良将,这是帝王之术,不然尾大不掉时,再收拾便来不及。萧何是谋士,于是月下追韩信,未央宫诛韩信。韩信不愿生灵涂炭,于是作出自己的抉择。这些性格和心灵活动,造成了矛盾和冲突,戏也就好看起来,从逻辑上讲,每一个人都是对的,但却让主角韩信从历史的尘雾中凸显出来,也丰满和高尚了起来,通过艺术形象塑造了艺术美。
五、传世之心
清代剧作家李渔说: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传非文字之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
好的文本、好的艺术,都要有一念正气。韩信为天下安定登台拜将,也为天下苍生未央赴死,他要的是天下大同,一腔正气浩乾坤,这是在这个时代发出的呼喊,社稷为重君为轻,苍生为重己为轻,以民为本,忘却汲汲营营,这才是一个清明的社会,才能真正开创一个盛世。有此创作意图,便是有了传世之心。至于是不是传世之作,这要经过时光的检验,但要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
六、新剧目带新人,打造本土主创队伍
除了艺术之外,这一点要多说几句。
看着舞台上清一色的新面孔,不由得有丝欣喜,在新剧目打造的时候,就把重担搁在新人的肩上,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极少有院团真正做到,总是在论资排辈和关系网中挣扎,这一点耗尽多少年轻人的青春,而返过来,又在感叹后继无人。剧目有时代性,而时代又是新人的,蒋申他们早早地担纲主演,他们的艺术年龄有多久,这部剧便能随着他们在舞台上立多久,经过时间的打磨之后,也就有了传下去的可能,这对于剧目和演员来说,是一荣俱荣的,但也对新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舞台交给他们了,他们是不是能在继承好传统,在传统之上琢磨新剧、理解人物、刻画人物、创造经典,做到时代创新,就要看他们的能力和悟性了。但这是新人的必经之路,送他们一片蓝天,还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夏美娜,这真值得期待。
本剧的编剧、导演、灯光等等,除了服装之外,都是本土人才。曲润海先生在谈到河南现象时说过:要信得过并支持自己的二度创作和演员群体,唯因爱惜人才,保护剧团,才在习近平同志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后,河南的艺术创作、演出,迈出了大步,出现了《焦裕禄》这样的扛鼎之作。支持并扶持自己的创作群体,也是山西戏曲的探索之路、必由之路。
从这两点上看,要欣赏并支持山西京剧院领导的魄力和格局。

(韩信扮演者:王科科,从扮相、嗓音到身段都不错)
著名剧作家郑怀兴说过:写历史剧,剧作家要有器识与史识,器识就是悲天悯人,就是人道主义。这两识说到底就是思想。写史剧是要用思想的灵光去激活古老的题材,使之本属于历史的东西,化成当代的,成为你个人的。在历史剧的创作中,作者应该找到当代的情感、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情感的契合点。今情必须真诚,古事不能歪曲,这样将今情注入古事,才能使古人复活过来,才能从这些栩栩如生的古人身上发现今人的影子,发现作者的影子,才能引起今人的情感共鸣。
这些,《长乐未央》都做到了。

(首演结束后,相关人员合影)
说了好处,也要谈不足。
剧情到了后半拉,开始拖沓,有一些场次完全可以去掉,比如说,陈豨造反前和韩信的对话,韩信和刘邦的隔空对话,都可以去掉。从十面埋伏之后,直接来到韩信之死,这样把最后一场再往细腻处打造,把情和义以及矛盾冲突往更深里走,魔比斯环也就不再显得匆忙,也就从容下来了。
把尾声去掉,韩信有没有后代,和主旨没有关系,全剧在韩信死后结束,悲壮、激烈、伤怀、而有情,留给观众更多的情感涌动和回味。
另外张镇新,在人物呈现上,刘邦气势不够,吕后不够毒辣,蒯彻和萧何的人物表现有同质化倾向。
好在只是首演,十年磨一戏,这些小问题,将在以后的时光中得到过滤和升华。
作者简介:王芳,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映像》杂志社。已出版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
年轻的平台
来稿邮箱
xiyoubianjibu@sina.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