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江南记江南油茶第一村-水云圈
一提起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杨怡车震门,两岸人家接画檐。” “千里莺啼绿映江地皮菇,水村山郭酒旗风恐怖海湾白毛鸡。” 是文人墨客的长吟短叹,诗词歌赋,在我面前呈现一幅幅美奂美仑的精美意境;尤其是三月的江南珍人真事, 烟雨霏霏,如丝般缠绵卸尸宴,“ 弱柳千条杏一枝温瑞安群侠传,半含春雨半垂丝” 又仿佛为江南披上了一层轻薄的丝绸,让江南的一切如置身于梦幻之中虫洞效应。然而,三月的江南油茶第一村白土岗霞村曲京远,虽然没有“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盈盈清水,悠悠木船;杨柳拂堤,繁花点点。却别有一番独特的景致,山在云雾中端坐义犬报恩,树在微风里遐思。春风拂起油茶林分,风情细节总是如许清晰。
白土镇岗霞村坐落于宜春丰城市东部,这里没有水墨江南的烟雨风情,只有云蒸霞蔚的低山丘陵,从1999年 “统一规划、分山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 到2004年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率先在全省进行“自我革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兴林富民的眼光瞄向了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浑身上下全是宝的油茶树上后凤凰沟的春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夏宗琼,林权归己,使白土镇岗霞村的村民吃了定心丸,油茶从无到有,新造高产油茶林从120亩,扩大到1000亩。
昔日穷山、贫穷的岗霞村村民是如何富起来的呢?打破传统油茶“人种天养”的经营模式,把山当田作,把油茶当果树管理,科学培育油茶,使白土岗霞村的油茶真正实现了三年挂果、五年投产、八年盛产的预期目标。首先选择良种。1999年由省林业厅推广种植从江西省林科院选育的赣石84-8、赣无2、赣无24、赣68等15个优良品种,为油茶高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高标准整地。做到每100平方米为一小块,设置8米林道,6米集果道,打穴50公分见方,株行距3×1.5米。第三科学栽植:做到深栽、紧踩、舒根、回土满。第四精心管护刘智安。做到两把稻草保成活,三项制度促高效。(即:统一上山防病治虫、统一上山垦复施肥、统一上山采收茶果)吕瑾瑾。良种加良法使油茶林持续高产。2003年每亩茶油产量20公斤;2004每亩40公斤;2006年经现场统一摘秤,株冠2米、株高近2米的树大多数结果27市斤以上,最多的有34市斤,该基地亩产鲜果平均在2500市斤以上,按17市斤鲜果至少榨出1市斤油计算,亩产茶油在147市斤以上,一些挂果少的均辍满了花蕾;2007年生产茶油6000多公斤,亩产达50余公斤,是传统油茶产量的15倍王冼平,生产穗条300余万枝龚萍,雨林木风总产值达36万元,亩产值达3000余元。苗木基地年产优质嫁接苗150余万株,销售收入近100余万元。经过高产油茶林营建、采穗、育苗、销售、经营等十年的历程,油茶产业,终于使全村走上小康之路,家家过上美好、富戴丹丹裕、幸福的生活。村民们钱袋子渐渐地鼓了起来纵情忘爱,搞高产油茶越搞越有劲!
三月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桃花带雨,小草吐青,通往油茶之乡的大门在新春下轻轻开启。
一条水泥大道直达白土岗霞,
“一大四小”工程乐昌含笑林立两旁,
一栋栋中西式楼房拔地而起矗立村庄,
一户户大人小孩心里乐开了花欢喜盈满堂,
一株株聚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油茶遍布满山。
全村62户,家家都有几十亩的油茶山,象是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银山,户户盆满钵满茶油飘香。2008年全村油茶收入达298,0000元,人均收入10000元;2009年油茶全村收入达1400,0000元,户均收入22,5806.5元,人均收入46666.7元。2010年新盖楼房在村子里层出不穷,生活富裕了池上辽一,村民手里有钱了,也想换个更大更好的房子住了,据统计,2010白土岗霞村村民投资建房400万元以上,一年时间新增楼房20栋,6000多平方米,平均每栋300多平方米。高大的建筑物已代替了原来的老平房,如同一个个高大威严的巨人。这是油茶产业让白土镇岗霞村的村民告别破烂砖瓦房住上鳞次栉比的西式小洋房樊奇杭,狗蛋的博客过上的幸福新生活。
三月的白土岗霞,悄悄吟唱着一曲动听的歌;静静绽放着一朵希望之花;默默实现着一个甜美的梦想。三月,在这多情的三月里,走进江南油茶第一乡,总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悄然滋长,幽然如一曲流韵叠加的清词,在心里缠缠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