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古诗300首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无题诗中有七首是七律,其中的六首是以男女之情为题材范春玲,唯独《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是例外。
无题
[唐] 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卢凤梅。
注释
[1]里:《唐诗鼓吹》:“一作‘事’。”
[2]忆归:忆家、思归。李白《游泰山六首》之六:“扪天摘瓠瓜,恍惚不忆归。”杜牧《忆归》诗:“新城非故里,终日想柴扉。”夷犹:犹豫、迟疑不定;亦作夷田。《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夷犹,犹豫也。”《后汉书·马螎传》:“或夷由未殊秋佳乙,颠狈顿踬。”李贤注:“夷由,不行也。”
[3]碧江:漓江。地没:程梦星曰:“当作‘地脉’。”冯浩曰:“‘没’字当误,或疑作‘脉’,未可定。”地没,地之尽处,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微茫之处。《说文》段注:“没者,全入于水,故引申之义训‘尽’。”
[4]黄鹤,黄鹤矶,代指夏口。
[5]益德:《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字益德,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先主”;“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布莱恩肖,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马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6]阿童:晋王濬小字。《晋书·羊祜传》:“初·祜以伐吴王藉上流之势徐智熙。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毛渝南。’会益州刺史王濬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阴宅凶灵,濬又小字阿童,因表留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军工六校,为顺流之计。”
[7]无谓:没有意义,失于事宜,此言无所事事。
[8]思乡:同忆归,即忆家、思归。
译文
我乘万里之外风浪中的一叶扁舟,刚想到归乡这种想法就结束心情更加犹豫担忧。
碧江经过才将我前引,黄鹤楼处也曾经少作停留。
张飞的怨魂最终能走入刘备梦中把冤屈汇报,王濬(小名阿童)高尚的义气威镇长江又列于高秋(率水军先入金陵灭东吴)。
人生怎么能经常说无所谓呢?怀念古人思想家乡一起伴随自己到长出白头发。
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不论有无寄托,都写男女相思,唯独这首例外李廷亮。纪晓岚认为:“此是佚去原题,而编录者题以《无题》,非他寓言之类。”此说有一定道理。
大中二年(848)秋,诗人留滞巴蜀,无所事事;秋灯夜雨,客旅孤愁。兼之妻问归期,故思家忆归之情不能自己,遂于“夜雨寄北”之后,沿江东下。按归程本应直达荆南(江陵),然后陆发北上。可是宦海浮沉,一事无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想到湖南观察使幕府一游,便在武昌停桡。然事终不谐,又只好返棹武昌。此诗即作于武昌,抒写宦途风波、政治失意及思归不得的忧愤。
首句:“万里风波一叶舟马灵儿,忆归初罢更夷犹”,赋而兼比。一方面实写自巴蜀买舟东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风浪险恶,说自己象一叶扁舟在风波中颠簸无靠。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识分子杨云聪,其心态是达则兼济天下,扬眉吐气,很少想念家室;而当在外困顿失意、穷途末路之时,对家庭骨肉、亲情的温暖,又倍觉可贵。“万里风波一叶舟” 正是这种宦海苍茫、回归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语自然浑成。二句写出了“忆归之心,愈欲撇开,愈加萦系”(姚培谦笺)的矛盾心理军婚毒爱。“初罢 ”,刚刚罢休、丢开。“夷犹”即“犹豫”。全句说才把忆归的心事丢开,决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犹豫起来,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中。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诗集中不少寄妻赠内诗流露出为仕为家不能两顾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荆门西下》云“人生岂得轻离别”、“蕙兰蹊径失佳期”,即同一意绪。
三、四句:“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承“忆归”,申足所以“夷犹”之意,并伏下末句“思乡”。“碧江”指长江,用“碧”既为江水设色,又同四句“黄鹤”相对。“地没”一词,历来视为难解。《说文段注》“没老,全入于水,故引申之义训‘尽’。”那么“地没”即“地尽”,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微茫之处,极引游子眺远思归之情买土豆的故事。“元”通“原 ”。这一联说,悠长的江水本来一直牵引着我的归心,无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黄鹤矶边停了下来,矛盾的心境,抒写得曲折动人。
五、六两句:”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申足所以暂时“罢归”之意,并逗下“怀古”。诗人滞留荆巴、一事无成,而怀想古人在荆巴的有成之士,亦思振起,庶不愧于古人。这就是为什么诗人思乡之情如此深切而竟中途停留的深层原因。埋茔阆中的张飞(益德即冀德),当年在当阳长阪“据水断后,瞋目横矛”贝蒂寄生虫,何等英雄,虽然后来为部将所杀,总算是“冤魂报主”。西晋的王浚小字阿童,曾在荆门对过之西塞山燃炬烧融孙吴的千寻铁锁,建立了不朽功勋,其行义之高尚更如霜气之横贯秋空。《唐音癸签》卷二十四:“六朝人诗用‘镇’字,唐诗尤多……盖有‘常’之义。约略用之代‘常’字丁佳慧,令声俊耳。”故“镇横秋”即“常横秋”之意。
七八句:“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自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这不是令己白头速老吗?七句“岂得”,反躬自问,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忧,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业呢?由于七八句诗意的拗折,该内存不能为read是什么意思故感慨的最大张力在七句刘荷娜老公,百八句才显其沉著深厚。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陈芳辉,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赵红兵原型,李商隐在郑州病故,霍凡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应届毕业生网
800万应届毕业生的选择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应届毕业生必须关注的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你的转发是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