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7年07月07日
被马蜂蛰了怎么处理日本战国历史综述-极速兵典

日本战国历史综述-极速兵典
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大阪之阵中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战国时代在位的总共有五位天皇,分别是后土御门天皇(1464~1500)、后柏原天皇(1500~1526)、后奈良天皇(1526~1557)、正亲町天皇(1557~1586)、后阳成天皇(1586~1611),以上括号内均为在位年代)天皇。
其中天正至庆长期即安土桃山时代的时间。庆长二十年(1615)五月的大坂夏之阵,丰臣氏战败灭亡。持续148年的战国时代宣告结束。
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社会转型期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向近代过渡。
政治上,分裂走向统一,前武家时期政治制度转变为后武家型。
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倾向出现。民众有了自觉意识。思想上更加开放自由。
朝廷和公家
朝廷指居于京都的中央贵族政权,镰仓时代以前原本是日本真正的统治者。然而随着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武士独裁政治形式—幕府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权利阶级即后来的武家。而原来的权利阶级则被成为公家。
公、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从朝廷的公家政治到幕府的武家政治,即武家夺取公家权力的过程。公家也作了很多努力试图恢复地位。南北朝之争本质上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公武之争,代表公家利益的南朝最终失败。足利高氏在天皇赐姓尊氏后建立了足利幕府。此后武家与幕府一直统治日本到明治维新之前篮坛饿狼传说。
南朝失败后,公家一蹶不振。至战国时代,朝廷的收入来源多为战国大名所夺,朝廷年间收入仅7500贯左右,经济非常拮据。后土御门天皇驾崩后,因资金不足,四十日后好不容易才由幕府出资补办葬礼。由此可见朝廷在足利幕府期间的衰败程度。
到了应仁之乱后幕府的控制力也明显减退,朝廷趁机收回了官位任命权。那些掌握实力,自重一方的战国大名们,缺乏和想要得到的正是名誉。朝廷的官位比起幕府役职役,因相对更为可靠而且更加名誉,因此价格飞涨。在授予官位时被授者的献金成为朝廷的宝贵收入来源。这完全是一种神圣气氛下的卖官鬻爵。尽管朝廷没有实权但仍然有权威,一旦与强权者结合就能够再次统治日本,因此丰臣秀吉成为了关白代表着朝廷统治日本。名将战法
武田信玄——啄木鸟战法
这一战法是根据啄木鸟捕虫的情景而想出来的。啄木鸟在捕虫的时候,先在树的一面啄洞,然后到相对的一面等待。当虫子吃惊地从这一面逃出来的时候,刚好落入啄木鸟的口中。在川中岛合战时,军师山本勘助向信玄提出了这一战法。
具体方法是:派遣机动力高的精锐部队迂回到敌军背后攻打,当敌军向前方败退时,用留守本阵的军队加以狙击。
当时上杉谦信看破了这一战法,主动向留守本阵的少数武田军发动了进攻,并使武田军陷入苦战。献此计的军师山本勘助也因为懊悔而冲入敌阵战死。但是当迂回到上杉军背后的别动队到达时,上杉军立即变为劣势。
此后武田军也经常籍仗着无敌的高机动力骑兵而多次使用这一战法蜀汉三老将。但是,山本勘助是否真有其人也并不一定,有一种说法是马场信房提出的这一战法。
上杉谦信——车悬之阵
这是上杉谦信与上杉景胜特有的阵势,其方法是谦信的旗本聚集在阵形中央,其余各队成放射状摆开,象风车的翼一样转动,轮流攻打敌军。这一阵势对敌阵有很强的冲击力,但对使用该阵的将领的统帅力有很高的要求当与敌军交战的先头部队退下来时,另外一队又马上转上去迎战。这样使得敌军疲于应付,而本军得到休息。谦信在与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等名将交战时就经常使用这一战法,几乎未尝败绩张彩苑,他也被称为“军神”。

车悬之阵
江户时代初期,谦信的继承人上杉景胜由于被减封而军势大弱,但是当他排出这一阵势的时候,仍然军容威严整齐,大有谦信遗风。
真田信繁——影武者
这一战法是真田信繁率领旗本冲击敌军时使用的。当时幸村将军队分做几个小队,都手持真田氏六文钱的战旗突入敌阵,使敌人无法分辨哪个才是真的主将。同时,真田军的忍者也混入阵中,大喊“XXXX殿讨取!”的口号,更加使得敌军发生混乱。
在大阪夏之阵时,真田信繁在明知无法取胜的情况下使用这一战法向德川军本阵决死突击,使得家康向后退军12公里,后来由于体力耗尽而被越前松平家士兵西尾仁左卫门所杀。但他也因此获得了“日本第一强兵”的称号。
丰臣秀吉——渴杀
秀吉在攻打毛利家的备中高松城与扫荡纪州杂贺党的太田城时使用了水淹的战法;在攻打鸟取城与三木城时使用了绝粮战法。
“切断敌军的补给线”,“使敌军丧失战意”,“把自己军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的说法是秀吉的一贯主张。
水攻是必须制造堤坝,大量建筑土木工事的战法,耗费非常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并且由能人指挥才行。在秀吉军中,军师黑田孝高就是这样的好手。同样,当石田三成进攻忍城时,却使用这一战法失败,反而落下笑柄。
绝粮战法就必须把敌城完全围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攻打鸟取城时,秀吉先以粮价的十倍购买,使得城内无粮,然后才突然围城。他还做了非常周密的布置,封锁了鸟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海上——甚至强大的毛利水军都无法突破。
铃木重秀——钓瓶击
铁炮战法中以织田信长在长筱合战中使用的“三段”最有名,但铁炮集团“杂贺党”的首领铃木重秀的组击也很厉害。
重秀就是传说中的“杂贺孙一”,也有人认为他是虚构人物,原形是铃木重朝。
铁炮组击的战法就是由四人使用一门铁炮,其中一人负责举枪射击,另外三人分别站在左、右、后方负责不同的分工。比如说左边的装弹,右边的装火药,后面的负责安放和点燃火绳。经过训练后,一组人可以在4~5秒之内进行连发。
一般来说,1门铁炮是一个人来使用,射击的间隔在20秒多,信长的三段射击的间隔是7秒多。而重秀使用两组轮流进行组击,间隔只需要2~3秒!这样看来,还是杂贺党的射击法最厉害。
由于有这样精密出色的战法,又拥有大量的铁炮,因此杂贺党能协助本愿寺在石山之战中与全盛时期的信长相持10年之久。
石山开城后,重秀投降了秀吉。他的结局有的说是病死,有的说是流浪,也有人说是被毒死。
萨摩岛津家——钓野伏

钓野伏
钓野伏是萨摩岛津家的得意战法. 这一战法看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先头部队的“败退”必须装得很象,才能引诱敌军上当。在退却时如果敌军有所醒悟而放弃追击,先头部队还要再次上前撩拨,虚张声势,引敌军再次追来,直至落入包围圈。
岛津家在九州统一战中多次使用这一战法,最出名的就是讨取了龙造寺隆信的冲田缀之战了。后来在秀吉征伐九州时,他们又用这一战法击败了秀吉的先锋仙石秀久,并讨取了长宗我部元亲的长子长宗我部信亲。
伊达政宗——骑马铁炮
奥州是名马产地,许多战国大名都到此地买马,作为当地最大势力的伊达氏更是因此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并使用携带铁炮的骑兵部队作为骑兵的前卫。士兵一边骑马奔驰,一边用铁炮射击,威力非常强大。
政宗的骑马铁炮队据说是军师片仓景纲从铁炮对决骑兵的长筱之战中获得灵感而想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在纪州杂贺孙一的帮助下建立的。
这是一个新的兵种,在大阪之战中发挥了威力,但也同时吃到了败仗。
当时,政宗以八百骑马铁炮队为前锋,一万大军(其中有2千骑兵)随后,击毙了大阪方的大将后藤基次和薄田兼相及其后续部队。但后来,不善于近战的骑马铁炮队在遭到真田幸村的决死突击时,溃乱败退。这使政宗一直引以为恨。主要事件
应仁之乱

1465年(宽元六年),时值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时期。足利义政在当上将军前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公子,当上将军后面对堆积如山的政务更本无心管理。为了摆脱将军职务,专心吃喝玩乐风流度日,由于没有长子可以继位,义政决定把将军之位让给弟弟义视。但义视早已出家为僧,对于还俗当将军持消极态度。况且当时义政才28岁。义视也担心如果自己当上了将军,之后义政又有了儿子该怎么办。为此义政向义视许诺:“今后如有男孩儿诞生,就在婴儿时令其出家,你继承家业之事绝不因此而改,此事保证绝无谎言,请大小神明照鉴。”义视便服从哥哥的意志。义视被作为下届将军正式举行冠礼仪式。三天之后,义政的妻子富子生下了义政的儿子义尚。
即使是将军的命令,作为母亲的富子也难于让自己刚出生的婴儿出家。对于这样一个身居最高统治地位而不顾国家大事,脑子里只有悠闲享乐的毫无责任感的靠不住的丈夫。富子选中最得力的幕臣山名宗全做儿子的监护人。而山名宗全的竞争对手细川胜元却忠心拥护义视。于是将军继承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由于两派的号召,全国的武将权衡自己的利害关系,各自呼应,战乱波及全国。这一年正是应仁元年(1467)史称应仁之乱。
最终义尚终于当上了将军。但是义尚和他父亲一样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好色放荡无所不为。足利幕府的权利丧失殆尽,日本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桶狭间之战

(相关人物织田信长)
永禄三年(1560)五月,素有东海第一强弓之称的有力大名今川义元集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的兵力共二万五千上洛,并准备消灭织田家。
面对今川义元大军,信长反复思虑对策。家臣中主张主动出击和全力守城的各占一半。而决战的一方又分为清州笼城和出城野战两种意见。最终信长决定死守清州城。当晚信长再跳了一段敦盛后率领近卫冲出城去,随后家臣也都跟随信长出城。到达热田神宫时跟随来的士兵已经达到3000人。就在此时织田家鹫津、丸根已经被今川军攻陷。由于取得了胜利,今川大军正在田乐狭间休息。信长率领2000骑兵到达了桶狭间东北的太子根丘陵。此时突然狂风大做金哈格,下起了倾盆大雨。信长命令全军采取突击直接进攻今川本阵。此时的今川军由于逆风,兵士无法举枪睁眼洛城三兄弟。被信长军打的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信长成功的将今川义元杀死取得了桶狭间之战的胜利。于是,东海道的名门,最大的势力者今川义元象露水一样消失在战场上,今川氏也随之走向崩溃。从此被称为“尾张大傻瓜”的织田信长一举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名将。
川中岛之战

自天文二十二(1553)年以来上杉和武田共在川中岛进行了五次合战,不分胜负。游戏中出现的主要是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第三次川中岛之战后,信玄在川中岛地区修筑了一座可容纳上万兵马的大城——海津城,眼看完工在即。如果海津城能够在川中岛完工,对上杉家将是巨大的威胁。1561年8月,上杉谦信率军一万三千向川中岛进发.在善光寺留下三千兵后,谦信率领一万大军直指武田家名将高坂昌信所在的海津城,并在妻女山一带完成了布阵,等待信玄的主力部队进行谦信所擅长的决战。被马蜂蛰了怎么处理
得到高坂昌信知报后,信玄亲自由甲斐带领1万七千大军前往增援。途中与北信浓的武田军合流,总兵力达到了2万。到达川中岛后,进入海津城,召开军议。会议决定采用山本勘助的战略方案,史称“啄木鸟战法”。
在“啄木鸟战法”中,武田军兵分两路,一路一万二千人乘大雾从妻女山背后偷袭。另一路八千人,埋伏在山前,准备攻击溃散下山的上杉军。
9月9日,由高坂昌信所率一万二千人从海津城向妻女山出发,信玄亲自已率领八千士兵埋伏在妻女山前。同时,上杉谦信遥望海津城,看到炊烟甚少,却全无往日欢乐景象,立刻料到武田军夜间将有所行动,看破了武田军的“啄木鸟战法”,因此仅留少数士兵在山上,全军趁夜悄悄下山,重新布阵。
9月10日7时许,上杉谦信率突然率领全部一万大军对妻女山前的武田军发动突击。采用车悬阵轮番攻击。兵力上处于略势的武田军全军混乱,丰后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名将,战死沙场。而山本勘助也因为战法被看破而杀入敌阵战死。武田军苦战到10时,高坂昌信率生力军一万二千从妻女山后杀来.上杉军优势立转,被前后夹击。上杉谦信只得停止进攻,命令部队向善光寺坪阵地方向撤退。
当谦信分派好撤兵事宜,便单人匹马闯入武田本阵,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当时,信玄正端坐阵后,手持军配指挥战事,眼见谦信挥刀而来,急忙用军配格挡。第一刀,被军配格住;第二刀,正中肩头,幸好不是重伤;第三刀,武田的护卫蜂拥赶来,扶走了信玄,挡住谦信。三刀砍罢,谦信仰天大笑,驳马离开了战场。
对于这场大战的胜负,后世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武田军损失大于上杉军,上杉胜;有的认为,上杉是最撤退,脱离战场,所以武田家获胜;但总的来说是这又是一场不分胜负的战斗。
姊川之战

1570年6月,织田信长为报被浅井和朝仓前后夹击之仇,率领本部和德川盟军进攻浅井长政。于是,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在姊川遭遇,隔河布阵。
织田军以坂井政尚,池田恒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森可成,佐久间信盛的六队前锋沿姊川布阵。织田信长统领本阵,另有左军稻叶一铁,右军氏家卜全,安藤守就,丹羽长秀。可以说动用了织田家的全部主力部队。德川家康领德川军在织田军的左方布阵,由酒井忠次,石川数正两大家老辅助。
姊川对岸,浅井长政以猛将矶野员昌为前锋,自为中军与织田军对阵。朝仓军由朝仓景健,朝仓景纪率领本部兵马与德川军对抗。
这一战是侧面引军突入作战的典范。
开战伊始,浅井军前锋矶野员昌对织田军猛烈攻击,织田军前锋一到四队都被击溃。形势危急之际,稻叶一铁从面后赶上对浅井军本阵的右侧面发动突击,延缓了浅井军主力进攻的速度。解救了织田军前锋的危机。次后由于浅井军不敌织田军,败退。
同时,德川军神原康政也迂回到朝仓军的右侧面发动急袭。在德川军的勇猛攻击下,朝仓军也败退了。姊川一战,浅井,朝仓两家大败,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织田信长对抗。最后,浅井,朝仓两家依次被织田信长所灭葆婴有限公司。
长篠之战

武田胜赖,是武田信玄侧室之子,信玄死后,由胜赖继任武田家家督。胜赖虽无其父信玄之智,却有一身的蛮勇,竟然也想学父亲信玄上洛,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1574年,武田胜赖趁织田信长讨伐重秀一向起义之机,率军偷袭了织田家的明智城。
1575年,胜赖有率军二万五千攻打织田家在东边的门户,也是信长唯一的盟友—德川家康。胜赖本想一举攻打德川家康居城冈崎城,但内应被家康发现并杀死,于是转而围困长蓧城。
织田信长接获德川家康的求援后,马上亲自率大军来援。织田德川联军与武田军对峙于连子川。
武田军一向以骑兵闻名,此次更居于高地,胜赖企图利用骑兵的突击战术,一举击溃织田,德川联军,夺取长蓧城。
然而信长针对骑兵的特点也早做了准备,所以他带领三千步枪队,并在阵前搭建以长杆编成的木栅,防止敌方马军的践踏。
关于战国时代的步枪,最早是由葡萄牙传来的火绳枪。经过种子岛时尧的仿造得以批量生产。当时的日本产步枪还十分笨拙,不但装弹费时织斑圆,而且发射后,还要让枪管冷却才能再用,一旦碰到阴雨天气更是完全无法使用。但威力惊人,攻击力和射程都远强于弓箭,且有惊骇马匹之用。
5月,织田,德川联军布三千步枪队在拦马栏之后,派遣左翼佐久间信盛,右翼太久保忠世两军引武田军来攻。武田军先锋,是最精锐的马军,全身穿着赤甲的—赤备军团在武田第一猛将山县昌景的率领下,一路突击而来。但在马栏的阻碍下,无法给予后面的步枪队以致命的打击。这时,织田的三千枪手分三批进行齐射,枪弹连绵不绝,弹如雨下。武田军避无可避,只有退军,阵脚大乱,兵败如山倒。武田家的四名臣,山县昌景,内滕昌丰,马场信房相继战死,另有多员名将战死。武田军被杀一万三千,胜赖在部将拼死保护下才报住了姓名。
长蓧一战,武田胜赖上洛的野心被一举击破。武田家也从此走上衰败的不归之路。
本能寺之变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一举消灭了甲斐的武田胜赖,统一天下指日可待。5月,负责中国攻略的羽柴秀吉军面对国安芸毛利氏40000大军,向信长发出援兵请求。6月1日 ,信长援军35000人出阵,其中包括正在出阵出云、石见的明智光秀军;信长自己仅带不到100人,从安土城出发,准备与主力部队合流,当夜泊宿于京都本能寺内。此时已有谋反之心的明智光秀回到居城和手下重臣斋藤利三、明智左马介等商议,认为自己取代信长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夜,明智军11000余人以前往京都接受信长检阅为名出阵。6月1日半夜,明智军到达京都。明智左马介负责攻织田信长泊宿的本能寺。虽然,织田信长亲自上阵,率众奋战,但始终是寡不敌众。御马屋附近马回藤九郎、藤八、岩、新六、彦一、弥六、熊、小驹若、虎若等二十四人战死;御殿内近卫森兰丸的兄弟森乱、森力、森坊、兄弟三人相继战死。眼见大势已去的信长将其妻浓姬杀死后,切腹自杀,森兰丸在推倒着火的殿柱销毁了信长尸体后也切腹为信长殉葬。信长长子信忠率本队1500人前往救援其父失败,于京都二条城内自杀。就是这短短两三个小时改变了整个战国的历史。而后世对于明智光秀谋反的原因更是诸说纷纭,比较有名的如为了阻止信长篡夺皇权,还有说是秀吉、家康、明智三人合谋诛杀信长等至今仍然没有答案(有传说说光秀并没有死,而是出仕德川家康,即后来的“黑衣宰相”天海法师)。
山崎之战

1582年本能寺事变后,织田四天王之一的羽柴秀吉立刻与正面敌人毛利家讲和,从备后彻夜赶回姬路城。休养二日后,6月9日,以浅野长政为先锋,开始向京都进军,11日赶 到摄津尼崎时,有冈城的信长部将池田恒兴、崛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加入秀吉讨伐军,使秀吉军的总兵力达到四万以上。12日夜,大军在摄津富田扎营,秀吉进入大阪城,会见了织田信孝与丹羽长秀,然后合兵一处再度向京都进军。另一方明智光秀在成功谋反后,于6月5日,进入信长居城安土城,然后接连攻下无人看守的秀吉居城长滨、丹羽长秀居城佐和山,一举平定了近江。但是由于女婿织田信澄被信长次子织田信孝所杀,亲家细川藤孝父子又拒绝与他共事。近邻最大势力大和郡山城主筒井顺庆采取观望态度,使得光秀感到势单力孤,同时要请毛利家合攻秀吉的密信又落入秀吉手中。本能寺之变后的光秀明显落了下风。
6月10日,当光秀惊悉秀吉正向京都进军后,尽起京都之兵,在山崎的八幡山以东的洞峠布阵。次日,率军16000人从本阵出发,到达山崎以北的前线—胜龙寺山城。13日清晨,秀吉率领大军赶到,双方立刻在城外展开了激战。战斗的中心是围绕着抢占战场上的高地,两军的军旗在山麓上相互纠缠,战况相当激烈。最终士气高涨数量占优的的秀吉军占领了山头,居高临下的对光秀军进行了步枪齐射,迫使光秀撤回城内。然后秀吉采纳了军师黑田官兵卫的进言,闪开北面城门,全力攻打其它三面。士气涣散的城内士兵纷纷从北面开城逃去,连光秀也无法阻止。眼见无法守城,光秀率随身亲信五、六人向近江坂本城撤退,但是刚翻过伏见山,就在小栗栖被当地农民用竹枪杀死。死后人头被秀吉悬挂在安土城示众。次后的6月14日,胜龙寺落城。同日,高山重友、中川清秀联合攻下光秀居城龟山,山崎之战以秀吉完全胜利告终。
关原决战

1598年八月,丰臣秀吉病逝,遗孤秀赖尚未成人,于是在临终前确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的政务代行体制。接着,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与政权内部的有地位和军事实力的伊达政宗,加藤清正,福岛正则,蜂须贺至镇联姻,违反了秀吉的遗命。1599年三月,在五大老之一同时又是秀赖监护人的的前田利家死后,家康的声望更为高涨。趁此机会素来与文吏派不和的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七名大将袭击了五奉行中的实力派人物石田三成,在家康的斡旋下,三成逃回自己居城佐和山城。从此埋下了文武两派的不和的祸根。1599年七月,五大老之一上杉景胜回国。前田利长,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等势力派任务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秀吉的亲戚,五奉行的之首浅野长政回到领国甲斐。其他三奉行长束正家张静章,增田长盛,前田玄以则待在伏见城。丰臣家内部充满了火药气息。
1600年正月家康命令五大老之一上杉景胜上洛仅见自己,遭到上杉景胜拒绝。家康以征伐景胜为借口回到江户。与此同时时,石田三成在越前敦贺城主大谷吉继的援助下,拥毛利辉元为总大将举兵。五奉行中的长束,前田,增田三奉行连署,发布对家康的弹劾状,檄文送给诸大名,纠合势力对抗家康。
西两军多次的攻城战后,1600年(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夜,石田三成领着西军冒雨来到了把日本一分为二的决战地--伊吹山脉中大小的山围着的高原盆地,关原。
1600年九月十五日上午八时,大雾散去,天色晴朗陈泽坤。东军的松平忠吉,井伊直政与福岛正则队向宇喜多队发起攻击,开启了战端.福岛正则率领骑兵冒着弹雨冲向宇喜多队,宇喜多从容应战。
藤堂高虎,京极高知队则负责攻击大谷吉继队。松平忠吉,井伊直政,本多忠胜队攻击小西行长队。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田中吉政,金森长近队为了争夺战功,争先攻向石田三成本阵,一度夺取了优势。而石田三成重整部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战局呈现一进一退状况。同时,福岛正则由于受到宇喜多的猛烈反击而开始退却,正则站在阵前大声叱喝士兵后率军重新前进。大谷吉继也与藤堂,京极,织田队在奋战之中。在混战中,石田三成命人点起天狼山的狼烟,通知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南宫山的毛利秀包,吉川广家军进击合围东军。小早川和吉川军出动蒋朗朗。
到了决定胜败的正午,焦急的家康对内应的小早川秀秋已等得不耐烦了。他命军队向松尾山进行铁炮齐射进行威吓射击。受惊的秀秋发布了攻击西军的命令,向山下的大谷队攻去。大谷对秀秋的发叛早有防备,但由于胁坂,朽木,小川,赤座四队也同时反叛,攻击大谷队。大谷吉继在被全面包围中不敌,在家臣协助下自杀。大谷队溃灭后西军如潮水般溃败,小西队与宇喜多队纷纷败走。石田三成本阵队在小西,宇喜队败退后,也溃灭了,而三成逃入伊吹山后被家康所擒。在本阵溃散后,战至最后的岛津队,全军集结向家康军中央进行突破,与追击的松平忠吉交战后,成功的退向伊势的多良方向。到了午后二时,长达六小时的激战才拉下帷幕。天下瞩目的大战以东军大胜而结束了。
大坂城保卫战(冬之阵夏之阵)

关原决战之后,虽然家康乘机把秀赖的领地减少,房艺谈但是随着自己不断的衰老,而秀赖则一点一点长大成人,家康不能不为死后自己的家业担心。于是,家康便下定决心,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将秀赖这个大患除去,便再一次的挑衅。这次的矛头直指渐渐长大成人的秀赖,在随意列举了一些罪状以后,于1614年再度发动了战争。在关原之战中,由于很多西军阵营的大名失去领地,还有很多武士失去主家。所以当大坂发出通告招募保卫大坂城的士兵后,很快就有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十万浪人前来报名,并且在秀赖的邀请下真田幸村马岱字什么,长宗我部盛亲等天下闻名的武将也进入了大坂城。而此时的家康已经动员了三十万大军。幸村进入大坂城后受到极大欢迎,丰臣秀赖亲自赐金200枚,银30贯,配6000兵。幸村主张先占领京都,以迎击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但由于秀赖母亲淀夫人的反对而没有实行。但幸村还是决定在城外于德川一战,他在城南的突出位置上成功的修建了真田丸,以5000人对抗德川30万大军。可德川围而不攻,不断派间谍在城内破坏,想使大坂不战自乱。对此,幸村派少数步枪手摸到真田丸和敌阵之间一座叫“斋山”的小丘上,对另一边山下的敌人射击。当敌人冲上山时,真田队已退回真田丸,这种游击战术令家康很头疼。于是德川派忍者混入真田丸,成功的制造了混乱,不料幸村在一瞬间便使部队从混乱中恢复,在夜里大败进行偷袭家康。之后感到幸村的棘手后的家康,用大炮威胁城内要求和谈,淀夫人下令和德川和解,并拆除了大坂城外的五到城墙至此大坂冬之战结束。
第二年五月孙释颜,家康背信弃义再度进攻,大坂夏之战拉开战幕。战前,德川分兵两路分别从京都和奈良向大坂进军。对此,大坂方的猛将后藤又兵主张远途迎击,先破奈良之敌,再乘胜败京都之敌,幸村则主张在大坂附近与疲惫之师合战,一战而夺之。而名义上的总指挥大野治长确不但要迎击,还要分兵迎击,而淀君也批准此方案,后藤和真田为之哑然。这种战法对于本来就兵力匮乏的大坂方来讲无异于自杀。于是京都方面由木村重成,长宗我部盛亲率领,奈良方面由后藤又兵卫,真田幸村,毛利胜永率领分别迎敌。由于大雾弥漫,各队都延迟出发,只有后藤队冒大雾前进,率先到达集合地点,在没有等到其他部队的情况下后藤决定继续前进。率领2800人的后藤队在小松山与敌军遭遇,后藤一鼓作气夺下小松山,这时雾气散去,德川的大军就在对面的山顶上。后藤再次单独冲击德川军,结果在对方步枪的齐射下全军覆灭。这时真田军杀到,另一边的毛利队也赶到,于是毛利对本多,真田对伊达撕杀起来。伊达正宗引以为豪的骑马步枪队很快被幸村掌握弱点而成功突破,真田队切入敌队,直冲敌本阵而去。就在战事正酣时,大坂城传令退兵,因为京都方面迎击部队已经被德川军打败,木村重成等将领战死。由真田幸村垫后大坂方开始撤退,面对畏惧幸村而不敢追击的敌军,幸村放声大笑:“百万军中也只有我是真丈夫”。
决战当天,幸村请秀赖亲自上阵,以便震慑敌军鼓舞士气。却再度被淀夫人阻止。开战后幸村率领全套赤甲装束的骑兵直冲德川军,不久四倍于其的松平忠直军败走,接着被突破的部队越来越多,真田队直冲德川本阵而去,德川本阵开始混乱。突然旁边幸村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就在这时本阵的火炮队一起开枪狙击,幸村被流弹所中。家康长出了一口气,突然,另一边又出现了幸村,还是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德川军彻底陷入了混乱,这时,真正的幸村带领骑兵队杀了过来。德川的本阵开始逃跑,这是德川自武田信玄以来吃的唯一败仗,几乎使家康切腹。逃跑中家康的帅旗折断了,使幸村失去了目标,最终,由于体力不支,幸村被铁炮打中,战死沙场。由于幸村做战勇猛几乎以少胜多创造奇迹,因此被后世誉为“日本一之强兵”。
战斗结束以后,孤立无援大坂迅速落城,秀赖及他的母亲淀夫人被烧死在一个仓库内。丰臣家在日本历史上经过一个短暂的辉煌以后,就这样迅速的消亡了。自此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仗以家康的胜利而告终。时代特征

战国时代分布图
严格说来,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铁炮(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
“战国三大枭雄”:斋藤道三、北条早云、松永久秀,其实毛利元就、北条氏康、伊达政宗、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皆可算是一雄。
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用职业军人(武士)为其作战。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新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分国制度
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日本战国分国图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2]
主要大名
关东
北条早云(1432-1519)、北条氏康(1515-1571)、佐竹义重(1547-1612)
北陆
朝仓孝景(1428-1481)、上杉谦信(1530-1578)、朝仓义景(1533-1573)
甲信
武田信玄(1521-1573)、武田胜赖(1546-1582)
东海
斋藤道三(1494-1556) 、今川义元(1519-1560)、织田信长(1534-1582)、德川家康(1542-1616)
近畿
浅井长政(1545-1573)、丰臣秀吉(1536-1598)、明智光秀(1528-1582)
中国
毛利元就(1497-1571)、尼子经久(1458-1541)、大内义隆(1507-1551)
四国
长宗我部元亲(1538-1599)
九州
岛津贵久(1514-1571)官职
中央官制
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为基本体制。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担当朝廷祭祀的神祇官与统括国政的太政官(二官),太政官之下实际的行政置八省分担斗青春。
中国的律令制中,皇帝集权,并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辅助皇帝。相对上,日本的律令制(二官八省)是天皇与各省之间代理天皇处事的合议体,特征是设置太政官。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监察行政组织的弾正台及宫中等负责守卫的卫府(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由天皇直辖管理(まとめて、二官八省一台五卫府)。此与“官”是指“役所的事物”,与“办公室职员”有所差异。
公卿:正一位到正四位下,即高级官员,也可以认为叙任这些职位的都是贵胄
殿上人:从四位上到从五位下,即有见天皇的权利,需要通传
正式官:正六位到从八位,小官员,无权觐见天皇
令外官:初位(分大初和少初),说其是官还不如说是吏更贴切官职介绍
太政官
太政官是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相当于内阁
太政大臣: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职中最高的官职,可以说是天皇师傅的名誉职位,这一职务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适任者就不设置的缘故,该官职空缺的时候很多。织田信长死后受到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也叙任该职。
左大臣:太政官的长官,总裁太政官所有政务、宫中的典礼等,是朝廷事实上的最高责任者。没有武家叙任过该职,根据秦(中国)的“丞相府”一词,左右大臣也被称为左相府、右相府,简称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太政官的长官,虽然是次席金甫美,但许可权与左大臣相同。当左大臣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关白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都叙任过此职。
内大臣:太政官编制之外的大臣,许可权与前两者也是一样。当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德川家康叙任该职时,被称为“江户内府殿”,织田信雄、丰臣秀赖也曾叙任该职。
大纳言:太政官的首席次官,与大臣共同商讨天下政事,讨论天皇命令的得当与否,也是传达上下言语的重职铁血遂明。大臣不在之时代行太政官的任务,丰臣政权下的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等叙任此职。
中纳言:职务与大纳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纳言的别称是“黄门”,原本由来是秦的官职,宫门之扉为黄色,此官于门内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赖曾向朝廷申请未果。
参议:与大臣、纳言共同协商政事的官职,是继纳言之下的重职,任用条件相当严格。参议的别称是唐名的“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畠具教(参议左中将)等与朝廷亲近者叙任该职。
弁官局:分左右两部管理八省的部门。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职。职务是将上命传达各省,处理庶务。因为要处理太政官内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学问出众者不能当此职。战国时代公家多有叙任此职者。
少纳言:最初是担当诏敕(天皇文书)的重职,后来职权衰减,成为仅仅掌管御印(内印)和官印(太政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次官:大纳言、中纳言
判官:弁官、少纳言
八省
内务省:(又称中务省)侍奉天皇侧近,行使诏敕颁行等宫中一切政务,卿由亲王担任,如无适任者即空缺阿西苗苗。秀吉的御咄众宫部继润担任内务卿法印。
侍从是天皇的近侍,职务是进谏天皇的过错,补其不足。北羽的安东爱季屡屡向织田信长赠送鹰、马、天鹅等物,在信长的推举下叙任该职。
式部省:担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门,负责调查文官的事务成绩,上报太政官,以及指导礼仪等工作。卿由亲王担任。信长的右笔(书记)楠正虎叙任式部卿法印一职。
民部省:管理地方户籍、租税、交通、建设等工作的部门。因为是担当朝廷的税收工作,因此是仅次于内务、式部的要职。五奉行的前田玄以叙任民部卿法印,曾谒见秀吉的松前庆广担任民部大辅,秀吉的黄母衣众青山一重担任民部少辅一职。
治部省:处理外交事务、高官的户籍管理、监督寺社佛阁等处人员的礼仪,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诉讼。石田三成叙任治部少辅之事非常有名。
兵部省:管理武官的人事、诸国的兵马、城池等一切军务的部门,负责录用京和地方的兵士,制成名簿。大内义隆叙任兵部卿。
刑部省:管理诉讼的审理、判决、刑罚执行的部门,后因为检非违使厅的崛起,职权旁移,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大谷吉继叙任刑部少辅一职。
大藏省:管理诸官厅的收支、诸国的调(田地课税)、货币、金银、物价的部门。
宫内省:总管皇室的收支、衣食、杂务等宫中之事,同时也兼管诸国献上的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