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俄国学者“迷糊”的棒槌山石幢-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关注承德避暑山庄官方微信,了解更多旅游资讯!神兵天子
从避暑山庄向东望去,可见东山之巅突兀拔起 一根上丰下锐的大棒槌——罄锤峰,俗称棒槌山.这一景观闻名遐迩,吸引着中外游客。
在这里藏着一个千古之谜,棒槌山石幢“天书”。
棒槌山石幢,建于辽代,立于承德棒槌山石柱之侧。
石幢又叫经幢,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一种佛教石刻,柱状,多刻陀罗尼经文或其他经文,有的刻佛像。辽代盛行建石幢。清《热河志》载:“……下锐上丰,俗称棒槌峰。每夕阳欲暝,万壑苍然,一峰秀矗,亭亭倚天。峰侧石幢一詹世钗,镌‘’四字。”
棒槌山石幢拓印 来源网络
俄国学者波兹德涅耶夫1893年4月到承德考察时,拓下了石幢上的怪字,收入《蒙古与蒙古人》一书,他指出“它们的写法同饱学的满清官员所摹写的有所不同”。对照拓片看,《热河志》把第2字、第3字颠倒了顺序,前3个字都给变了样,第4个并非字而是一个符号。
波兹德涅耶夫 (1851~1920年)
《蒙古及蒙古人》(全二卷)(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著
来源网络
棒槌山石幢于民国年间消失,下落不明。石幢怪字一直无人能解。据分析当为契丹文字而非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