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20年08月31日
祝凌霄蒙曼:谈笑风生是一种气场-CULR有志青年

蒙曼:谈笑风生是一种气场-CULR有志青年


蒙曼觉得自己波澜不惊的人生用三句话就能概括:很喜欢做这个事,就做下去了,做到现在很愉快。然后笑,我的故事不够励志吧,只是干什么爱什么,爱什么,就尽力做好什么。
蒙曼 党的十九大代表,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07年以来,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并出版相应书籍。也是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点评嘉宾。
《中国妇女》9月号封面人物 蒙曼
不试讲四遍不上台
蒙曼
蒙曼是天生的好老师。讲台下或者屏幕前,从几十个学生,到几百个学生,到成千上万、上百万、上千万人……蒙曼永远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故事百转千回,观点一语中的。个子不高,年纪不大,却有指挥十万雄兵的气场。
读书让人敢于孤独
蒙曼把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归功于读书。读书让她敢于“孤独”,不跟潮流,不凑热闹。
她生在一个崇尚读书的年代,又非常幸运地生在一个读书人家。连新华书店的人都知道这家人肯买书,“书店进了新书,会直接拿着书单到我们家让我父母勾选,然后把书送来。”她记得自己很小就会逃学回家看小说——书是那个年代“最不可思议的东西”。
直到今天,她的父母依然书不离手。退休后,老两口来到北京,住在离蒙曼不远的地方,见面总要跟她探讨“学术问题”。最近妈妈在看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同时还在读企业家冯仑的书。“格非的书字非常小,我妈妈七十好几了,戴着老花镜,可读的速度特别快,还老跟我交流她的观点。”
至于爸爸,不仅读纸质书,也读电子书,还动不动就看通宵。
这也是为什么蒙曼总是强调,家长自己多读点书比什么都重要。“老靠社会去引导孩子,还不是人云亦云,你怎么知道社会引导一定就是对的?只有你自己注重看书了,慢慢才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你的孩子也一样。”
“人品高贵“也是蒙曼择友的第一原则。
她考北大博士时觉得自己英语答得不理想,担心考不上。她的硕士生导师建议说,你可以报考民族大学,牟钟鉴先生今年要招一个哲学思想史的博士。
蒙曼的室友正是牟先生的硕士葛洧吟,也在备考牟先生的博士,蒙曼对她讲,我导师把我推荐给了你导师,咱俩公平竞争吧。没想到室友回答,你是学历史的,考哲学可不容易,我有笔记,咱俩一块看,我考不上没关系,可以回老家,你不是不想回去吗?咱俩要分数一样,你上就得了。
蒙曼大吃一惊,“这个人不得了!”后来,英语成绩出来了,她的分数还挺高,如愿上了北大,室友也顺利考上了牟先生的博士。蒙曼却因此得一知己。“我觉得她是最靠得住的,她也觉得我是最靠得住的。她出国后,国内的第一联系人填的都是我的名字。”这样的一对朋友,性格却大相径庭。一个慢性子,难以做决定,讲一件小事,“描述性的解释铺天盖地”;另一个干脆利落一针见血,喜欢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
朋友工作以后没有宿舍,蒙曼一直劝她买房,祝凌霄还陪着到处去看。看一处不满意,看两处不满意,看三处还是不满意。看到第四处的时候,蒙曼说,够了,就买这个!朋友回答,再看看吧。蒙曼急了,你买我也买,我跟你住邻居!她现场交了两万元首付,朋友这才跟着把房子买了。
蒙曼不讲“无意义”的话,要讲就讲“要害”。
2002年,从北大历史系博士毕业后,蒙曼回到她读本科和硕士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学当老师。第一学期学校排了三门课,蒙曼每天备课到凌晨两点。“我在教案上精心标注,这个地方我要讲一句什么话学生们爱听,那个地方要说一个什么笑话大家会笑。”她甚至给同宿舍非历史专业的朋友试讲,“看见她笑了,我就知道这个笑话成了。”学生听她的课轻松快乐,没人知道那些笑话都是她对着镜子练好的。“临场发挥有,但不能全指望临场发挥。”
对蒙曼来说,在教室里讲课和在电视上讲课并无实质的不同。最初上百家讲坛,她每一集都要先在父母面前排练,哪怕录制前夜才写好教案,也要赶在早晨四五点钟先给父母试讲三四遍,然后“才敢出门”。父母都是学英语的,能够听懂她讲的历史,并且能引发思考,“如果这两方面都达到了就说明可以了。”
第一次上“百家讲坛”,蒙曼32岁,是这个栏目最年轻的讲师。“我并不比别人强,事实上人家先天会觉得你不如人,而你不能坐实这种想象,必须要超出他们的预期。因为介意,所以努力。”
蒙曼喜欢讲台上的自己看上去自信而轻松,就像她的爸爸。他因为热爱文学,从教英语转到教语文,上古文课从来不拿课本,因为“全部都背下来了”。只有家人知道他潇洒的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
蒙曼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教学风格。
关于国学
她说,什么叫国学?第一应该有所界定,不宜无限扩大;第二,传统中有好有坏,坏的东西必须剔除,好的东西要以有效的方式与现在衔接起来。什么是好东西,就是你能够指望它引导未来的东西,是你能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讲了不脸红的东西。
关于文化自豪感关于文化自豪感
她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把小学教材里不美的文章改成美的文章就好了。好比吃东西,偶尔欣赏一下乡野风味是可以的,但从小让你总吃粗糙的东西,永远形成不了精致的口味。
关于文化自信
她说,文化自信和经济自信是同步的,小时候虽然觉得中国也很美,但又觉得中国不够强大,最大的焦虑是认为中国文化本身出了问题,是不是黄色文明落后了,该被蓝色文明淘汰了?现在国力增强,你才发现文化不一样没什么了不起,彼此淘汰不是正道。
关于很多问题
蒙曼都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身为老师,她传递的不仅是知识。
不等待,就现在!
快来加入我们吧~
微信编辑:刘成龙
责任编辑:姚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