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20年08月04日
神兵天下蓝图绘就,成都乡村振兴这么干!-成都市青羊统筹

蓝图绘就,成都乡村振兴这么干!-成都市青羊统筹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不仅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阶段性任务、措施路径等作出的全面部署。

紧扣中央的顶层设计,我市乡村振兴也将挥出“大手笔”——目前我市一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号文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1
《意见》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成都这样干:
产业兴旺 构建5大千亿产业集群
今后的5年内,我市将通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农业双向开放行动等一系列“大动作”,力促农业提质增效。
我市将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建设3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32万亩国家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着力打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5个千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总部型企业,发展2家过千亿、20家过百亿、50家过十亿的重点龙头企业,新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首发上市,使上市农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我市还将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打造形成以“天府源”品牌为引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高端农业品牌100个以上、“三品一标”认证1400个以上。
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双向开放行动,推动形成面向四川、面向西南、面向“一带一路”的“三圈辐射”新格局。抓住“蓉欧+”发展机遇,加快国际大宗农产品现货双向交易平台、粮食肉类等重要农产品进境指定口岸建设,支持创建农业出口备案基地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提升打造全国农产品流通枢纽节点,推动农产品进出口突破20亿美元。支持本土企业开展跨境合作,鼓励在境外建立营销机构、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突破50亿美元。

一号文件: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2
《意见》提出: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在人才支撑方面,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成都这样干:
增收致富 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神兵天下。据悉,我市将通过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多元化增收机制、发展集体经济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多种方式,让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5年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1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5%。
据悉,我市将首先着力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健全职业农民制度,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免费培训,实行生产经营按产业、专业技能按工种、社会服务按岗位分类分层培养,力争5年内,全市新型职业农民达20万人、乡村工匠5万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围绕新城新区、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带动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为了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我市将实施农民增收区(市)县委书记、区(市)县长负责制,鼓励农民参与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农民采取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等农村产权入股、租赁、托管方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通过股份合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规划管控为前提,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实现多渠道增收。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基础上,坚持大扶贫格局,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深化实施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三年巩固提升,增强持续增收内生动力,推动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提升群众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号文件: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
《意见》用大篇幅对“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进行了阐述和部署。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陈荣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成都这样干:
生态宜居 100个AA级林盘景区扮靓乡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成都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坚持的原则。据悉,我市将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现代乡村新形态,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美画卷,建成100个特色镇(街区)、1000个特色林盘聚落,新建天府绿道1500公里,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41%。

据悉,在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基础上,我市将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学布局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功能区,两年内完成全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划定工作。
依托川西坝子独特的林盘体系,我市将大力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西控”区域要以“两带七轴”为重点,加快建设田园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镇(街区)及林盘聚落,率先形成特色镇(街区)与川西林盘有机融合、千里沃田与发达水系自然交叉、绵延丘陵与壮美山峰浑然一体、农耕文明与蜀风雅韵交相辉映的优美城乡形态。

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我市还将围绕“农业+旅游”,建设沿龙门山、环龙泉山、环都市区三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和“三环七带”天府绿道骑游带,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休闲旅游群和龙门山、邛崃山系山地旅游区,提升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的200个特色主题民宿和100个特色文化酒店,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30个AAA级特色镇(街区)、10个AAAA级天府古镇,塑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文化”“成都平原四季田园风光”等旅游特色品牌,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