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春风吹过 【感恩教育】-魅力柳泉
红寺堡徐正雨,春风吹过
惊蛰刚过彼得阿兹,春风就开始活跃起来肉蒲男,吹动着还没睡醒的树枝,嘎吱嘎吱作响。斑鸠已开始筑巢,在树枝上,屋檐下,草堆里……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打工的开始外出,务农的开始收拾地,每个人酝酿着一年的收获梦,辛勤地在田间地头耕耘劳作。
罗山脚下,更是一番景象。老远望去,罗山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观望着自己的儿女,用宽厚的大手抚摸着这里人们的脸庞,这里的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都是她的新生婴儿,贪婪地吸吮着她甘甜的乳汁,触摸着她的温热的躯体,他们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他们都会用感恩的语气喊出“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烧包谷的故事,他们共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红寺堡人。
红寺堡人,是南部山区包括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等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人口的总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移民像侯鸟一样迁徙到这里,红寺堡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着每个人的到来。这里的人淳朴勤劳,善良曾诗然,热情,大方。在党的政策引领和号召下,来到了第二故乡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
春天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红寺堡人更是精神百倍,栽葡萄苗子,种黄花,修剪枸杞,平整土地。一块块土地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藏着好多故事。红寺堡人就在这书里寻找幸福,寻找向往,寻找甜蜜,寻找安康。春天像一位画师,展开一副美丽的画卷,任由人们用勤劳智慧的汗水描绘、滴灌。
新的家乡已近有二十年历程,回想刚搬到这里时盐兴路还没硬化,到处荒凉一片,风吹着沙子满天飞,时不时就能看见北风卷起来的“沙柱”,那就是传说中的龙卷风吧,这里没有一棵树,确切的说没有生机童予硕。满山的柠条和黑刺堵住的风沙形成了一个个大沙包,好像一个个旅行的倦客沉睡了好久,好久。由于长期的困乏他们不愿睁开眼睛。
最能挑战人毅力的就数风了,赵敏芬 1999年,刚到这里来盖房的人见证了这里的荒凉和寂寥,刚来时没有房子,他们在地上掏一个坑,再用砖在坑的周围围起来,然后用塑料堵在上面,挖来山上的黑刺当柴火,用来做饭德拉霍亚,别看黑刺,火力特别猛,有那么一两个大一点的黑刺够做五六个人的一顿饭。做熟的饭,吃起来噌牙,饭吃完每一个碗底至少有一元钱硬币那么厚的一层沙。用砖垒起来的“房子”动不动半夜三更就被调皮的风揭去了屋顶。满脸的沙子,嘴里用牙一咬也噌噌响个不听。最容易到的地方就是眼角,三四分钟,眼角就堆火柴头那么大的“沙制眼角屎”。
盖好第一栋房就好多了,大家都搬到里面住,窗子用塑料一堵,在房里面用砖头做个简易锅头,饭里面沙子就没有那么多了王启亨,不过碗底五分钱硬币那么厚的一层沙子还是足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栋,两栋……房子盖满整个村子贺梦婷,一个村,两个村……房子盖遍了红寺堡的每个移民点。一家人,两家人……新移民住进了新农村,刚来时,黄沙满天飞,人人都“吃”着沙子,早晨起来就像刚从土里出来的黄鼠一样,除了两只眼睛的瞳仁是清澈的,再到处都是沙子的气息。有些人开始后悔搬迁,有的老人不习惯返回了老家,小年轻更是坐不住,关掉门窗去打工了,留下的就是那些坚守者,他们开始平整地,收拾房子,铁了心和风沙作斗争。
刚开始,每个几百户的村庄就有那么三几户人家,
2001年开始种树,全区展开了大规模绿化行动,田埂上,家门口,林带里,校园里都有了新的绿意,有树的地方就有人,移民和树一起成长,一起吸吮着甘甜的黄河水。于是,这里有了生机。
由于刚开发的是生地古曼丽,不适宜种玉米小麦,整好的地大部分都种的糜子,第二年,就可以种玉米了,那时候还没有调整产业,人们大部分种玉米,有的直接把地荒着。在西海固种洋芋的时候早晨套好牲口,连籽种带化肥就得拉一架子车,但在这里种玉米时每人手里拿一个铲子,一共才拿三四斤玉米子种,从心里感觉就像老家的小孩挖辣辣一样玩,感觉不太相信会有收获的。刚来时,大家都合伙种,今天给他家种完,明天再去另一家。到地里,两个人一组,一根绳子,一根棍,把绳子拴在棍上,插在地的最靠边,株距大约二十公分,有些人直接就拿脚当尺子,株距大约就是一只脚的长度,然后按七十公分的行距折两根树梢,另外一组就再拉一根线,就这样循环种。化肥也是用手往里面填的,玉米到四十公分高时,人们都拿一个盆子,把化肥倒到里面,每个玉米跟前用铲子挖开,然后把化肥放进去。
犁地都是用牲口,一亩地开始八元钱,后来到十四元,最后到三十。再后来犁、种、收都被机械化代替了。
农业的发展仁元王后,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人们不但种玉米刘邦墓,小麦,黄豆。还开始种枸杞,黄花,葡萄,实行规模型设施养殖。由于大规模种植树木,风沙得到了有效遏制长沙回售网,人们用智慧和自然界做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时光荏苒,龙门镖局百度影音转眼之间已是二十年,风沙满天飞那些艰苦的岁月已渐行渐远。红寺堡从一个新生的婴儿变成了一个健壮的少年,在党的引领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佳绩陈玉佳。
遥望罗山脚下,葡萄树拉着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晶莹剔透的珍珠缀满了身旁,枸杞用喜庆的红色给自己化了妖艳的妆,黄花像一位窈窕淑女,婷婷玉立,又像是一位待嫁的姑娘,露着娇羞的脸庞。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企业创着辉煌。航模基地,就像钢铁侠一样守护着我们新的家乡。
文化振兴,科技下乡,红寺堡大变了模样近视回归镜。秧歌,广场舞在每个村的角落。不信请看,红寺堡男女老少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作者简介:
丁燕,红寺堡区柳泉人,文学爱好者。喜欢把简单的生活融入诗里,用心去聆听,去品读!在生活中寻找文学,在文学中探索生活。
往期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文哦
【夏之印象】浓浓端午情 颗颗暖人心
精心谋划调产业 实地察看定项目
【夏之印象】畅所欲言解陋习 勤俭节约树新风
【夏之印象】讲习无界限 田间解民忧
【夏之印象】加强计生宣传 护航健康生育
【夏之印象】技能培训助脱贫 巧手编织“中国梦”
本文编辑 |马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