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8年12月25日
鬼吹灯有声小说略说“出马仙“”起源研究(纯干货)-三坊七巷福州天后宫

略说“出马仙“”起源研究(纯干货)-三坊七巷福州天后宫

最近笔者看到好几位道友创作了有关出马仙的文章,引发了道教爱好者们和出马爱好者们的广泛争议。在提及出马仙时,道教信众首先会关注“附体、邪魔”,而对于出马文化的分析与理解,常常因为作者的背景的立场差异、研究方法不同、以及截取材料的不充分,得出是是而非、获得截然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这些文章的观点并没有建立在一个完善的基础上,好似一通状文向往神鹰原唱,其本身缺乏真凭实据而导致存在的诸多疑点和漏洞,就是挑起一切争端的来源。
那么争端已经出现,下面笔者就想从众多的争执中拨开疑云,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让大家重新认知本质上的——出马仙。在对其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后,重新做出合理的评价。解决这个争端。
众所周知,民俗信仰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进行比较的同时需要建立在对双方都有较为清醒的认知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一个教职人员葛晓非,言辞都需要谨慎,道祖曾言:“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天 乃 道 ”,作为道教的教职人员,对待宗教问题,必须秉承全面、客观的态度,对话题的双方都有深入的研究、包容的态度。在完成研究之后,再做出合理的评价。
在民间的很多认知中,出马仙除了五大家和堂口外没有太多复杂的体系,多是倚仗仙家的意志进行活动。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去探究历史,人们往往认为其和萨满教有所联系。那么我们先从起源上探究出马仙文化,探讨它的形成和本质。
出马仙与萨满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将一种文化归入另一种文化体系的同时,往往是从意识形态和一个基本真理上形成的世界观出发,去考证二者的趋同性。比如道教的“全真”与“正一”都建立在同一个世界观和真理逻辑上,这点形成在其他友教的分支和主干上也体现的尤为明显;那么从出马仙和萨满的关系入手,我们就先说一说萨满教的世界观体系和真理逻辑。
苏联民族学家列瓦嫩阔娃(F.BPEBYHEHKOBA)的研究表明,萨满教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
一、神话要素,这是一种把世界分成上、中、下三层,并认为三层中间有连接他们的宇宙中心的观念;
二、媒介要素韩衍隽,完成三层之间的连接工作的人物存在;
三、仪礼要素,实现三层之间连接的手段;这三个要素是萨满教最基本的恒常要素,不可缺失其一。
在萨满教的世界观体系中宇宙观、自然观和灵魂观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这三种观念是萨满教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它贯穿着整个萨满教的观念体系。
其中萨满教的的巫仪式基于是某种观念体系或价值规范而形成的象征体系,可以说没有象征就没有萨满巫仪,是萨满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文化人类学上通常把象征分为:语言象征,行为象征,仪礼象征等几类,而在仪礼象征中也可以分为人生仪礼,强化仪礼,宗教仪礼等若干类,而其中作为宗教仪礼的萨满教巫仪中也有各种表现形状,是萨满教整体的内容和机能;
萨满教师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多神教,如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中把萨满教定义为:“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林嘉凌,因满一通古斯与族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各族间虽无共同经典、神名(近亲部落除外)和统一组织,但彼此有一致相同的几个基本特征,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万物有灵论中的萨满又分为能够体验他界旅行的萨满,在宗教学家埃里亚德(M·Eliade)看来,萨满的最根本特点是托混或者他界旅行,都是通过忘我技术来完成的,这种忘我并非是附体上身,而是由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以恍惚间进入他界,我们称之为“脱魂派”;
而以玛卡洛克(J.A.MacCulloch)为代表强调的“灵媒派”认为萨满是能够与超自然的神灵进行直接交流的宗教职能者,是神和人之间的媒介,并且这种状态下士进入一个附神状态,而此时的“附神”并非是附体和上身,而是进入到一个忘我失神的状态,与“脱魂派”是同理的,而与出马仙的动物上身凭借形看似相同但又大相庭径;
由此可以看出,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对于世间万物都有灵体定义,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并有相应的仪式和礼节,其万物有灵指代的不是单体动物的灵,鬼吹灯有声小说而是世间所有事物整体意识的灵体。比如狐神某某某,指代了所有的狐,不会有第二个狐神狐仙。又比如河神,指代了所有河流。从这一点上看,出马仙对自然万物的认知,并没有萨满教的整体世界观,其逻辑和萨满教完备的真理逻辑也格格不入,而是仅仅建立在仙家和人的联系,以及一些大仙家崇拜上。由此可以看出,出马仙文化和萨满教的万物有灵思想谈不上什么趋同性,真正的万物有灵论,是一套详细而繁杂的理论体系,和现在人们主观臆想的没有可比性。
并且从物质基础上的形态,萨满教由它庞大的世界观和真理逻辑归位了相应的神灵,并衍生出相配套的礼制和法术,以及一系列仪式所需的独特法器。如:“扎瓦”(法衣)、“塔克”(萨满裙)、“扎胡通”(萨满坎肩)、萨满帽、萨满鼓、“该送”(鼓槌),几项缺一不可,是完成巫仪的必备基本要素;
上述这些,都只是萨满教庞大体系中的一部分,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花了眼。是的,萨满有自己庞大完整的仪式和法术体系,这些出马仙完全不具备,虽然时候出马仙也会有一些附体舞蹈的东西,但从其本质和仪式上都截然不同,仪式的复杂程度和其中承载的意义也没有可比性。那么从思想和仪式两个方面综合来看跳楼新娘,出马仙和萨满教的关系都微乎其微。并没有什么传承关系。
商周百神信仰与出马仙
从萨满教这个方面,出马仙的起源被否定了。我们再去看看出马仙的其他历史考据。从华夏文化中考据,当时也有万物祭祀以及动物神崇拜。具体可见形成体系,在于商周时期的“百神信仰”(百神拱卫五岳与上帝)
商周时期的动物鬼神崇拜,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其中百物归于百神,是天地万物中有灵的造物,而在商周考古研究中,亦有大量神怪、动物,诸如商朝能够预言的神龟,各种兽形神怪等。在周礼中,又有专门侍奉“百神”的官职,称为“巫”,在《周礼》中有明确记载,其部分官阶一一在录。
《礼记》云: 殷人尚鬼,殷商是一个宗教社会,主要是祖先和自然神崇拜。祭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悦祖先、“百神”、五岳以及上帝。其中以活人祭祀为主。其鬼神祭祀以木刻百鬼神名行祭供奉,是出马文化里堂单的起源。
商人几乎每天都祭祀,不论大小事都要占卜,所以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甲骨卜辞。在这些甲骨文中,清楚的记载了数十种活人祭祀的方法和适用仪式,甚至有烹饪方法。这些祭祀所祭非天非人,而是给予鬼神享用。
《左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預注:「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胡厚宣先生《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下篇)论文,简直看得令人揪心,殉人大多数是在下葬的时候,被当场杀死,虐杀方法非常残忍。
(因为内容太过于血腥黑暗,笔者就不放甲骨文解析图了)
其中活人祭祀的用处主要有两个,人殉为灵界的奴隶,而人牲为鬼神的祭品。其实这种文化在现代仍然有所呈现,就是我们祭祖时烧的纸俑。
这种祭祀现在看来非常野蛮,违背人道,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却是很正常的事情,同一时期的其他人类文明也在进行着这种血腥野蛮的信仰仪式。
而到了周朝,这种传承自商朝的活人祭祀仪式有所削减,但仍然存在,而同一时期的思想觉醒,儒家道家对于这种人殉和人牲制度进行了抨击,道祖宣扬“贵生”思想,表明“生”的不容易,明确反对杀生害命的滥行家有九子。孔子也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兽人之脔宠?”对于人殉制度提出反对。
随着时代的推进,信仰和人们信仰的方式也随着族群意识的进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模样。商周虽然有百神信仰,但是其核心,是拱卫其中的“五岳”以及最高的“上帝”。
《诗经·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吴映蝶,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反对人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除人殉人牲,以香祭)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认为这样才于上帝无罪)
在商朝的上帝信仰中,“上帝”与“天”是分开的,但又有一定的职权公共性。而到了周朝,“上帝”“天”并为一体,称为“神天”、“天帝”。在商朝的信仰文化中,君王的地位并不低于“天”,武乙曾经制作木偶,刻名为天,搏击之,又以弓射之,以为“射天”。以“血统帝命论”为主,认为自己和“天”起码平起平坐。
而在商朝覆灭后,周朝的思想有所转变,号为天子,认为“天”没有偏倚任何众生的立场。 《尚书》中说:“天命靡常,惟德是从”。就是说明天是没有彰显的个性的,需要时常观测天意,做符合天命的事情,也就是“惟德是从”。
那么这里就要说到“上帝不宁”之后“百神”的流落了。众所周知天帝的崇拜与五岳崇拜一直在国家的祭祀中保存下来,而“百神信仰”流落民间。但它们并没有消失,在古代鬼神氛围浓郁的过去,在民间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条件。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治邺,当地的巫以河神娶亲的名义定期索要钱财,把女子穿着嫁衣投入河中,这个大家在小学课本里都学习过,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这种动物精怪人牲祭祀的故事在民间从来不缺少,而且永远都有一个灵媒。这就是“百神信仰”人牲祭祀在民间的延续。
而随着儒道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汉朝道教创立,祖天师伐六天故气:
1.维护社稷,破除地方鬼神思想盘踞,抵抗统一治理的行为。
2.铲除迷信鬼神思想对人民的伤害。彭悦先
“百神信仰”的人殉等不合时代的制度受到了又一次冲击,而“百神信仰”在这次的冲击后异形枪,开始主动向时代靠拢,收敛曾经人殉人祀的旧习。走向归正的道路,归顺于日渐完备的主流华夏思想。
那么主流华夏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呢,仍然是以天帝与五岳为崇拜的国家正祭为主。信仰思想经过了这样的演变:
(商代)上帝与天——(周朝)天帝——(后世)玉帝与天庭
在归正的过程中,“百神信仰”演化出的出马文化,保持了对于天的敬畏,形成了行善积德成仙的“动物修仙”晋升路径。
出马仙(修行者民众)——土地——城隍——五岳——天庭——玉皇
重新归于百神拱卫五岳,五岳朝天帝的信仰体系

现今的出马仙文化
那么说完出马文化的形成过程,我们再从现今的出马文化进行研究
目前的出马文化,并没有建立在一个真理逻辑上的完整宗教世界观,也并不是宗教,所以统归于地方文化信仰。其主要世界观是依托佛道建立的信仰体系,形成晋升通道信宜话剧,也就是“成仙”前往天庭的道路。在世界观上,以本土文化信仰为主。
其考据的四梁八柱堂口制度,主要来自于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引用于戏曲中,指代主要角色,而在东北,主要是引用于胡匪制度,见于元朝后期。
而其文化信仰中的主要人物,多和明清小说《封神演义》相关,诸如金花银花教主就和小说中的通天教主有关,需要注意的是通天教主并不是道教的灵宝大道君,只是明清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之前没有任何记载。
另外出马仙的另一位大神黑妈妈胡若男,其出场起源于郭守真的传说,在明清时期随道士郭守真一起在铁刹山修得正果。也是明清时期的产物。
那么再说一下出马仙文化里的主干——五大家的动物崇拜,这种崇拜的历史考据非常少,如果从历史来看,东北文化的主干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夏家店文化。
在商周时期,鬼方族群与周人争夺晋陕甘失败,一部分败退到辽西,这就是夏家店文化人群来源。在与周人交战和其他西来族群融合中,鬼方族群掌握了青铜技术。夏家店文化主要特征就是商朝文化。也就是当时的“百神信仰”。
总结
出马文化脱胎于商周时期的“百神信仰”,其本身的活人祭祀在历史中逐渐退出舞台,受到主流思想的多次抨击,渐渐做出改变,又回归于“百神朝天”的信仰体系。
但鬼神影响人的附体等文化,并不被儒道所接纳,在《道德经》中,道祖提出“其鬼不神,其神不神”,就是要把这些鬼神和道神(正神)区分开,让人能够不受鬼神的驱使,去过自己的生活,实现对道的追求,所以我们作为教职人员更应该看清立足点,分清界限,不要以盲目融合文化为荣,为混合文化而沾沾自喜。
当然,站在公立角度上,看任何一个信仰文化都要符合时代的历史性特征,从合适的角度去评价,不要把自己放在宗教的制高点去批判,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适用的价值观也不同。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选择自身的信仰,一以贯之的去奉行它。出马文化脱胎于商周时期的“百神信仰”,其本身的活人祭祀在历史中逐渐退出舞台,受到主流思想的多次抨击唐琳璐,渐渐做出改变,又回归于“百神朝天”的信仰体系。
但鬼神影响人的附体等文化,并不被儒道所接纳,在《道德经》中,道祖提出“其鬼不神,其神不神”,就是要把这些鬼神和道神(正神)区分开,让人能够不受鬼神的驱使,去过自己的生活,实现对道的追求,所以我们作为教职人员更应该看清立足点,分清界限,不要以盲目融合文化为荣,为混合文化而沾沾自喜。
当然,站在公立角度上,看任何一个信仰文化都要符合时代的历史性特征阴奕彤,从合适的角度去评价,不要把自己放在宗教的制高点去批判,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适用的价值观也不同。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选择自身的信仰,一以贯之的去奉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