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8年11月13日
雅虎代购民国女子学堂的校服,为何深受青楼女子和文人的关注?-小幻灯片

民国女子学堂的校服,为何深受青楼女子和文人的关注?-小幻灯片
相比我们这一代从小穿到大的“面口袋”校服,电影里民国女学生的黛裙倩影常常使现在的女同学心向往之。回顾真实的历史,民国女校的校服的确在当时引领了时尚风潮,同时,也久久陷于舆论的浪潮中。
今日莫凌天,知中君就和大家讲讲民国女校的校服是如何掀起一波波风潮的。

▲学生时代的林徽因
在晚清十年间的动荡里,朝代更替,人心进取而惶惶,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其中就有无意间引领了一代女子时装潮流的各式女子学堂。1909年,民国已经建立了308所女子学堂,有14054名女学生。

▲民国时期的女子学堂
这些新式学堂大多仿效日本而建,从学堂章程到学生制服都带着浓浓的日本风。当时的女学生会盘上极具日式风格的东洋发式,插上带有蝴蝶花的日式发髻,脖颈上还垂挂着翩翩围巾。如此不一般的造型很快就遭到了一些人的调侃和嘲讽末日流浪。

▲肩披围巾的女学生们
于是,1911年9月3日,当局出台了《学校制服规程令》,规定中等学堂以上的女学生必须穿素衣黑裙,以显得清真朴素,而且这素色不可以采用明艳的颜色,最好是极其浅淡的蓝色,或者极其寡淡的湖色。
在用料上也不允许太昂贵华丽,一般采用价格低廉的洋纱、麻纱之类的布料。“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淡雅中微带娇艳气,恰到好处,能显其真美,不为庸俗脂粉所熏。”

▲清一色白衫黑裙的燕京大学女学生
当然罗琦琦,女学生也是不可以缠足的,这在民国初期是女性新气象的潮流之一。因此,外表清纯素雅、内心开放进取的女学生渐渐吸引了众多男性和社会家的目光,成为关注的焦点。正是女学生如此特别的地位和形象,无形中引起了居家少女的艳羡蓝天霸,甚至撩拨起了以冶艳为荣的妓女动心模仿。
有一个叫黄世权的人特意作了一首《淞南梦影录》来描写这个从未有过的风潮,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家家姐妹费商量,李美熹不斗浓妆斗淡妆。想是名花宜素艳,一齐浅色看衣裳。”

▲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的林徽因和表姐们
以挑逗男子为生的青楼女子敏感地发现了大众口味的变化经典弹球,毫不犹豫褪下了锦绣貂皮,仿照女学生的装扮穿戴起来。当时有一位鸳鸯蝴蝶派的文人拂云生写了这样一句对话,是他笔下的妓女莺莺对下人说的:“爱国布旗袍一样,本色面孔一只火车哥,那一个敢说我不是女学生?”
从来只有蠢蠢欲动的良家少女效仿北里佳人的婀娜身段,不见北里佳人反学良家少女的清淡装扮异世帝王行,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见闻。
“自女学堂大兴,而女学生无不淡妆雅服,洗尽铅华,无复当年涂脂抹粉之恶态,北里亦效之。故女子服饰,初由北里而传至良家,后则由良家而传至北里,此其变迁之迹,极端相反者也。”

▲朴素的民国女学生装
模仿的风气甚至已经盛行到以女学生装为高贵时髦的地步,那些仍旧穿着貂狐金绣的女子被视为庸妓,既不入流,也不时尚。
为什么区区一个女学生装可以引起如此大的人格上的反差呢?原因是民国早期的新式学堂不多,能进入学堂当女学生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
比如1916年在北京培华女中就读的林徽因便是名门子女,培华女中也是民国有名的教会贵族学校,能亭亭穿上女学校服的女子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同于一般少女。

▲林徽因
因此,民国女学的校服赢得了“文明新装”的时代称号,穿上这一身学生装就相当于披上了“文明”的袍褂多兰棍,身份地位自然明显地高人一等。
为了不伤风化,民国当局开始出面明令禁止普通女子效仿女学生的校服装扮,尤其是不允许妓女效仿。然而,无论是出于对外表的在意,还是出于对身份的挑衅,大多数效仿女学生的偏偏是一些青楼女子。

▲青楼女子
1912年,上海一位警务长发现福佑路有很多妓女明目张胆地效仿女学生的装束,“每至夕阳西下,倚门卖笑,勾引青年子弟,妨害风俗”。这惹得当时的一些文人愤而讥笑,专程写文讽刺青楼女子的故作清纯。
比如1912年3月4日的《申报》就有一则戏谑的“广告”,说那些小脚的妓女们可以放心购买一种“橡皮脚板”,只要将它贴在脚踝骨上就可以和天足一样大了,“即能学时髦作女学生装,即能穿西式高底黄皮鞋,即能行路便捷孙圳微博,还能亲自追捕漂账客人。”

▲陆小曼
当然也有人反过来苛责当局的管束,甚至激进地说“女子之上学堂,无非籍此长些身价,以求自售于男子,实与妓家之行无异草莓牛奶汁。”不过,无论舆论如何纷扰,女学生装已经成为民国时期不可阻挡的风潮。
“当时流行的衣衫是既窄且长,裙上也无绣文,其色尚玄,雅虎代购配上手表,椭圆的小蓝色眼镜,加以皮包和绢伞,是最时髦不过的。此由留日学生介绍而来,表示她是一个具有‘文明’思想的女子。”

▲学生时代的张爱玲和戴眼镜的姑姑
然而衣服这样东西,是最难万众一心的。比如当时的一些女学生偏不满足于经典的白衣黑裙,不屑于时兴的清淡装扮,反而醉心于青楼女子艳俗流丽的打扮,甚至私下模仿起她们的穿着来,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批评。
1912年8月11日,《申报》刊登了一篇批评时下女学生效仿妓女装扮的文章:“妓女效女学生妆饰,意在博欢新人物,而女学生效妓女妆饰,胡为者。”
为此,当局不得不对女学生的装束表示明确的约束:“不得烫发;禁止涂脂抹粉及穿高跟鞋;不得戴钻石戒指手镯等饰品。”同时还规定“妓女须烫发和着高跟鞋。换句话说:凡烫发着高跟鞋者就是妓女。”

▲新式学堂的学生
青楼女子和女学生的衣物也并不是清坚决绝地毫不沾边的,比如过去良家女子是不穿裤的蛮荒仙道,然而当时的女子学堂却仿照日欧的习惯要求学生做操,所以女学生们为了方便做操,终于有机会光明正大地穿上了裤子。
关于这件事,1904年在长沙读书的曾宝荪(曾国藩的曾孙女)写过:“每日有体操,并定制操衣,每日四点钟放学后,便操瑞典柔软操十分钟,我们因有操衣穿,也很发生兴趣。”

▲运动中的女学生
虽然当局依旧规定“女生褂裤,俱用竹青洋布,褂与膝齐,裤须没胫”,还是有学校趁定制操衣的机会将操衣改成了短袄和褂裤,“式样十分漂亮,领、袖、裤管上均饰有红镶边的宽黑条,穿上十分威武。”
北伐成功之后,沿袭自封建末期女装的女学生装也开始产生了更大的变化,腰身变得更细小,曲线也显得更凹凸有致,到后来连旗袍也成了学生装的一种。
“短旗袍到十九年,因为适合女学生的要求,便又提高了一寸,可是袖子却完全仿照西式,这样可以跑跳自如。”说明女学生的旗袍并不同于传统的样式,它的下摆长短、袖子款式都因年青活力的女学生而发生了活泼的改变。

▲身穿旗袍的女学生
梁实秋先生对当时新兴的旗袍有过这样一段描述:“现在所谓旗袍宋恩伊,实际上只是大坎肩,因为两臂已经齐根划出。两腿尽管细直如竹筷,扭曲如松根,也往往一双双的摆在外面。袖不蔽肘,赤足裸腿,从前在某处都曾悬为厉禁,在某一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惋惜。”

▲穿学生装的女学生
在一个连小小的女学生装都能引起如此纷纷扰扰的社会议论的年代,民国显得尤其不安,也显得尤其认真。当我们对着电影里民国女学生的校服暗暗追忆时,或许也是在追忆中华民族曾经似水的流年吧。
文|许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