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嘴的山芋、嘎嘣脆的锅巴,张家港人最难忘的味道竟然来自它!-张家港在线
过去的江南,每到饭点,但见炊烟袅袅,一幅婉约、恬静、祥和的水乡美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家庭以液化气灶、电器替代了繁琐的灶台。那嘎嘣脆的柴火锅巴仅存记忆,偶而在大饭店、农家乐端上一盘,往往价格不菲,且少了以前的滋味。
早年农村做饭,家家户户都是土灶台。一般两眼灶,大户人家置三口锅。锅与锅的中间部位,嵌一两个热水罐,利用尾火和热风提供热水,也算是高效利用了能源。每口锅的下方都有一个火膛,中间砌实一滤灰的小铁栅,其下是灰坑,侧上方是烟囱出风口。为避免烟尘污染锅台,往往中间有一面空心墙隔断,其中部靠近灶台林仔仔,留一小孔马德龙病,便于观察。灶台一侧的墙面留有置物的空间,用于摆放供奉灶神的香炉或供品散人小嘀咕。其它空白的墙面画上锦鲤、螃蟹、莲藕等图案,象征年年有余、福在眼前。看一户人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在灶台便能找到答案:隔断墙面图案精美、灶台干干净净自然是殷实人家;隔断墙面图案粗糙或没有图案、灶台邋里邋遢,日子好不到哪去王梦实。
生火的好材料有刨木花、麦秸秆、干稻草、干树叶、或者芝麻秆。刘嘉楠江南雨水多,梅雨季节刳屋敷剑八,泛潮的麦秸、稻草很难用火柴点着,点着了火也不旺陈佩斯,容易熄灭重生八贤王。火不旺的时候,会对着余火或火星吹气,充足的氧气会让火慢慢地旺起来,这时大多伴随着黑烟,烟气多的时候呛得人咳嗽、流泪。好不容易点着的火,总是小心翼翼地送进火膛,再慢慢添加柴火,直至烧旺。
煮饭最好是用大火把水烧开,水开后略等一分钟左右把米汤烧浓,接着把多余的米汤舀出,留下合适的水米比例——一般是米上略有半指厚的水即可,盖上锅盖,用抹布把锅盖四周围实(当然,经验丰富的一般不会有这一环节)。这时,灶台下火膛里改中火,把饭煮熟。饭有没有熟,听声音便知道,等到凝结在锅盖上的水滴落到饭里,听到下小雨的雨滴声时,饭就快好了,等闻到微微的饭香时,就该把火膛里的明火熄灭,留下红红的炭火即可,在余热的炙烤下饭变得更加香软。
锅上一下,锅下一下,这是江南农家炒菜时身体的轨迹。锅下的事主要是往灶堂里添加柴火。树枝树杈、棉花秆、油菜秆是上等的柴火。树枝树杈、棉花秆硬实,弄断后耐烧、火旺;油菜秆易扎成把,放到灶膛,嗞的一声,火苗便窜出来了,转眼便成灰烬。这些柴火,远比稻草、麦秸等要好六指黑侠。烧油菜秆、麦秸、稻草、树叶,不适合需要旺火的炒菜,不然锅上忙炒菜、锅下急添火,会弄得手忙脚乱。
小时候在灶台下添柴火时,受《西游记》影响猎敌先锋,会用眼睛盯着火苗一直看,希望也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练了些时日,发现没有效果,还被火烤得皮肤疼痛难受,便不再干傻事了董默。添柴火,土话叫“烧火”,辅助的工具有火钳和风箱,火钳用于扒拉柴火,风箱吹旺火势。“烧火”这活,季节不同,感受大不一样。冬天火烤得人暖洋洋的,谁都愿意呆在灶膛边;夏天灶膛下,又热又脏,特别是一扒拉柴火,还弄得一身的灰土残渣,自然不爽;秋天在灶膛下添柴火,可以顺带烤一些山芋、花生,倒也快活;春天灶膛下,一般比较干净,因为冬季农闲时,柴火都整成把、打捆码齐了,此时烧火倒也清闲。
灶台维系着生命。在挣工分的年代,粮食短缺,多数人家在农闲或青黄不接时,吃一些稀饭、麦粞饭、山芋饭、南瓜饭或者其它杂粮饭。即便如此马瑞拉,穷苦人家仍有揭不开锅的时候。村里有户人家,生了六个儿子,个个都是“饭榔头”,一到开饭,一哄而上,抢个精光,常常弄得父母饥肠膔膔,情急之下,终有一天,其母亲一屁股坐到了锅盖上,被传为笑话。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食物丰富,油水足,饭吃得少,甚至把不吃饭作为时尚,自然再没有这种事发生了。
现在做饭,总感觉饭菜没以前香断刺演员表,也没了那干脆的锅巴。过去的一些时光常常浮现眼前快乐集邮论坛,和其他的日子一样,都随着时间的河水流远了,但土灶的味道却是挥之不去的。
丁东,本名丁学东,男,1967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江苏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
编辑: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