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9年06月22日
金水河心有玄机红楼梦境何其多(一)-西柏坡报

红楼梦境何其多(一)-西柏坡报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一朝入“红楼”,终身梦不醒;有梦不醒在“红楼”,不醒入梦境迷离。
《红楼梦》梦境诡异,险象丛生,若能破解,那或许可称得上梦里看花……
是的,是花。
金陵十二钗,如一朵朵娇艳美丽,摇曳多姿的花儿。

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落英缤纷,斑斑红雨,似娇弱别致的桃花。
薛宝钗,如一雪白的山茶花,一朵朵,冰骨玉肌;一瓣瓣,如羊脂美玉。心机人缘皆比。
贾元春,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如牡丹般具有不妥协不媚俗的高 贵品质和清醒的头脑。
贾探春,如一株带刺的红玫瑰,香甜雅洁。移植他乡,绽放异彩。
贾迎春,犹柔弱的迎春花,温柔和顺琴欧洲,甘心摆布,不知反抗,直至花谢花落。
……
秦可卿,出身似高贵,艳丽非凡,却命运多舛,匆匆而去,如昙花一现。
其实,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生动自然活灵活现,而“金陵十二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李雅薇,堪称“经典”人物南丹山风景区。秦可卿虽然排在“金陵十二钗”的最后,却是十二钗中第一个去世的。她的死是本书主体部分正式展开后的第一件重大事件,是表现以贾府为代表的家族没落、社会没落主题的一件大事。从秦可卿出场的第五回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去,其间虽然秦可卿直接出场描述并不多,但这一艺术形象却特别地值得推敲、琢磨。九章内容,但由秦可卿直接、间接引发的故事涉及颇多,许多人物的性格在此得以凸现,尤其是为塑造王熙凤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巨大的活动空间。例如:惩罚贾瑞、协理宁国府和弄权铁槛寺等重要内容。由于作者极其巧妙地运用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手法,使得读者自觉不自觉地掉进作者精心设置的阅读陷阱里,且在如梦似幻,幻影憧憧中乐此不疲。
《红楼梦》第五回写道:“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侍妾生涯,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这可以说是秦可卿的第一次正面出场。对于秦可卿,贾母的评价是:“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听到贾府最高权威者贾母的评价,我们隐隐感受到秦可卿在贾府的人缘与地位非同一般蔡云寒。
接下来,作者就势对秦可卿卧室进行一番颇有深意的精雕细刻。
且看原文: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室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对秦可卿这一人物,作者好像大多在采取一种侧面烘托,反复皴染。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作者在第八回直接交待了秦可卿出身: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通过其间几个章节叙述,我们大体知道:秦可卿是营缮郎秦业从养堂抱来的一个孤儿;她又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还是警幻仙姑的妹妹,金水河心有玄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也。通过作者的一系列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出身似贫寒,但鲜艳妩媚、袅娜风流而生活又极其奢华高贵的女人。所有这些,都为秦可卿可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给许多读者乃至众多红学家留下诸多待解的迷团。
我们暂且搁置秦可卿的神秘出身,先随着秦可卿进入王熙凤的神秘梦境吧。
《红楼梦》的写作随处可见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其结构安排更是自然精巧不着痕迹。每一个故事情节的设置,必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性、必然性及合理性。我曾在《林黛玉讲诗与香菱学诗》小文中写过,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对“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兰启荣。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故有了后文的薛呆子离家避羞,香菱得以进入大观园。那么洪英姬,秦可卿的托梦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巧缘。那就是黛玉之父林如海病重,贾琏陪着林妹妹回了扬州——“话说凤姐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秦可卿就是在这时候,悄然走进王熙凤梦中的。
现在,我们一齐来看看《红楼梦》中秦可卿如何托梦与王熙凤的。
看原文——
“……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睡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走进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娘,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娘,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不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
凤姐便问首:“什么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总裁的诱惑。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不愧是贾母眼中重孙媳中最得意之人,她的见识的确高于一般闺阁中人。秦可卿苦口婆心地想要在最后关头扶一把贾府这座将倾的大厦,要算是报答众人爱她之恩。细读二人梦里的对话,梦中数句俗语,仔细品读,无一例外地都揭露了贾府最终的结局,其实也提前透露了红楼之大结局。
试看梦中秦可卿的几句俗语。说是“俗语”,其实一点不俗。秦可卿的托梦里即有具体地理论指导姹紫嫣红造句,又有详尽的实践方案。从中揆度,其抱负见识不在凤姐之下。
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周易·丰》中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其“昃,是太阳偏西;盈,说的就是月亮圆了;食,就是亏。”后人把这两句话概括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说的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秦可卿的话意在表明,此时的贾府已然走到了盛时的顶峰,再往前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我们知道,红楼一开篇就借冷子兴之口交代了:“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堀越由美。”《红楼梦》第十八回,“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所有这些都可看出贾府已走到顶峰了。
二、登高必跌重
梦中秦可卿曾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此时的贾府已然登到了最高处,到了极点。不能再一味攀高了,不仅登高必跌重,登高必不稳,只有想好退路,才不至于事到临头忙乱无措。
三、树倒猢狲散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也就是有权有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关于这句话,周汝昌先生考证说曹公之祖生前常对门下清客感叹“树倒猢狲散”之语黑糖三部曲。
秦可卿在梦里跟王熙凤说此话,依然很明显地警醒她,一旦大树倒了,依靠其生存的所有猢狲只能四散而逃。那么,从贾家来讲任娜英,众人是猢狲,贾府是大树;对大环境来说,大树是朝中依附之人,比如元妃,比如……而猢狲自然是贾府。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最终逃不掉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四、盛筵必散
再怎么盛大的筵席,早晚都有一散,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史晓燕微博,终必消散狡猾的沃平。在第二十六回红玉就曾说过:“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还有一次是第七十二回司棋因同表哥在园内幽会,被鸳鸯无意间撞见,她回去后吓病了,鸳鸯去看她。书中写着:“……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如今我虽一着走错,你若果然不告诉一个人,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礼拜,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再过三二年,周戈楠咱们都要离这里的。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俗谚,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的辩证法思想,使得《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无比的深刻。《红楼梦》这样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思想,其深意是在告诉读者,贾府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且不说小红和司棋都知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俗语。就连林黛玉都曾对这个家族的未来表示了担忧。红楼梦第六十二《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道:“……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检,必致后手不接。’”可见这个家族的命运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五、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一句怎么读,都觉得与上文小红说的“……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遥相呼应。秦可卿这句话透露了红楼梦最终的结局。这句话具体理解有两种,按照刘心武先生的说法是:万物生长的春天已过,所有的繁花都会凋谢,各人顾自各人吧;另一种解释是三春是指元春、探春、迎春,即元迎探春之后,贾府必败,其余诸芳只能各奔前程,一场盛筵终有必散之日。
以上五句俗语,皆都暗示贾府时下正如秦可卿所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但总会“盛筵必散”。
虽然说的是梦境,但并非痴人说梦,因为贾府的现实的确是残酷的。具体分析不难看出:
贾府在鼎盛时期地位异常显赫,富贵异常。为了表现贾府的显赫和富有,小说一开始先通过一个村姥姥的眼中,看贾府老少爷们、小姐丫鬟、命妇仆从们的衣食住行的奢靡和气派,接着就集中的写了最有代表性的两件事。一件是关于秦可卿丧事的描述:一个贾府小辈人的丧事,花银子似流水,棺材要用“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的樯木做的。停灵四十九天,单是请禅僧道士就三百多人。大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银山一般”,前来路祭的达官贵人,王侯命妇的轿车骏马排了半条长街。这些描述,不仅表达了贾府的富有,也标志着其炙手可热的权势。另一次是元妃省亲。为了元妃一日的省亲,用了“不知几何时”,不知花了多少银子,特意修建了一座“天上人间景诸备”的大观园,仅仅去江南采买戏班子以及彩灯、花烛、帐幔之类一项花费就达银子五万两之巨。
既使展读之外,也感受到了着实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贾府,它的盛极而衰,就象“华筵必散”一样,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为何“华筵必散”?作者虽然没有明确的正面回答,但读者并不难从所谓的“假语村言”和“荒唐言”的故事的背后,找到答案,佳蕙和小红敢于私下议论“分配不公”的情节和“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仅仅是贾府内外矛盾的冰山一角。封建官僚家族内部、封建贵族之间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分崩离析、道德沦丧、腐败堕落、后继无人以及农民、奴隶们的强烈抗挣和反抗,社会的阶级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等等。这就决定了贾府这座用“凉棚”搭起的“筵席”,终究是要散场的。
总之,瞬间一个托梦,秦可卿先后说了五句俗语,句句都直指贾府盛极必衰之事,提前透露贾府最终的结局,想要在此之前依靠王熙凤之力,为贾府子孙考虑,做好退步抽身的打算可见秦可卿的有情有义,也足见其见识与胆略。可悲的是,此时的王熙凤最关心的不是退步抽身,而是“如何永保无虞”和“有何喜事”,对秦可卿的忠告根本没放心上。看来秦可卿想要托梦以扶大厦之将倾是不可能的了。真是“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纵观整个梦境,无论是秦可卿的理论,或是实践方案,抑或是她的预言祸福,都为整部红楼梦定下了感情的基调。与此同时,有意无意间也轻轻地为这个小小营缮郎的女儿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说到底还是“真做假时假亦真柯家豪,无为有时有还无。”
秦可卿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正如她轻轻地离我们远去,如梦似幻,随风而去。当我们触摸掠过的阵阵轻风,远望着飘过的片片云雾,忽儿,竟有一粒晶莹的泪滴小森美果,闪闪发光,酸酸楚楚,悄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