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七月十四) 岁月的痕迹——今天(2018年08月24日-周道文化孔子学堂
在897年前的今天,1121年8月24日 (农历七月初十),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在汴京就义。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王爷惧内,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罪孽枷锁,方腊被俘重庆租房赶集网,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初代风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图丝吧,被解往汴京出鞘 酥油饼。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在52年前的今天,1966年8月24日 (农历七月初九),老舍在北京投湖自尽。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7岁入塾帝视达,后转读小学。1913年进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毕业。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任国文教员。“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先后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长短篇小说。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此间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距今52年)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文集》。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陈慧儿。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崔宇革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赵菲芸。
在917年前的今天,1101年8月24日 (农历七月廿八),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公元1037年,21岁开始进入仕途,曾两次进京任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皇瓜 明月珰,一生屡遭贬谪,大部分时间做地方官,1101年8月24日(距今917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64岁。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后人称为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流传后世的苏轼的诗歌有2800多首,存世书迹有《赤壁赋》等,画迹有《竹石图》等。苏轼自46岁以后自号“东坡居士”,民间对苏东坡这个名字非常熟悉,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也有东坡巾、东坡肉、东坡豆腐等许多名目。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落笔生花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而且大量史实证明超级地球分身,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医学方面藤原薰,他与北宋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是一部闻名中外的医书,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此书共18卷,总计处方170多剂,论述60条,先后曾有数十种版本流传,这部书至今在日本流传甚广。在养生方面,他著有《问养生》、《论养生寄子由》、《养生说》等20多篇文章,他的养生学重要论点是“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他还提倡练气功小嫡妻,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多食蔬菜,要豁达乐观,心胸开阔,这些论点至今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科学普及方面,他曾推广过湖北农民插秧用的秧马,四川制盐的“筒井用水鞲法”,四川的“布头笺”纸青云仙门。在《牡丹记序》中记录了他所研究过的生物变异性。在《酒经》中,他详细介绍了制曲和酿酒技术范一贤。在《苏轼杂琴事》中剖析过古代名琴“雷琴”。他还研究过数十种物质的化学变化及性质,在《格物粗谈》和《物类相感志》两本著作中陈尊佑,记载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共计1200多条,至今还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