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8年09月26日
酷看民俗闹新春,作为广德人这些民俗你了解吗?-广德县人民政府发布

民俗闹新春,作为广德人这些民俗你了解吗?-广德县人民政府发布

2月26日下午,“民俗文化闹新春”集中展演活动举办。我县的本土表演者们用传统的民俗表演形式,抒发了迈向新时代、奔向新征程的喜悦心情,15个节目轮番登炸三中场,为观众们献上了精彩绝伦的文艺大餐水朵考资。快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我们广德的部分民俗吧酷看!
柏垫镇《西坞马灯》
《西坞马灯》是广德县南部乡村十分流行并传承了150余年的种传统舞蹈,是传承较为完整的大型传统舞蹈。“西坞马灯”系竹骨纸皮蜡烛灯嫂吟。所有灯具和道具的骨架都是用竹片、篾条、趣丝扎制面成,外皮用当地自产的木纤维皮纸裱糊,然后画上相应的彩色装饰图案,书写简短醒目的文字,内部安置有蜡烛底座,玩灯时插上蜡烛,点亮就是灯。

相传,1864年太平军中有两位在战场被打散了的将士幸运地躲过了清兵的追杀。改名换姓王银根、王雁隆逃到了广德南乡深山中的西坞村,并隐居在此。为了缅怀领袖洪秀全和太平军将士,同时也避免与清政府直接冲突,他俩利用金花姐、银花妹、铁板桥得道的当地民间神话传说朱琦郁,制作和编导了马灯故事,通过吟唱和马灯表演的形式,在百姓中宣扬太平天国“天下太平”的主张,让人们铭记太平天国运动。他们不仅扎制、编导、主演马灯,还收徒传授马灯的表演技术。为了将马灯艺术传承下去,其开门弟子陈兴发王九成,谨遵先师遗训,教导弟子们将这门艺术世代传承下来。

表演西坞马灯的九场故事,需扎制89盏灯,其中12匹马、24云朵、花瓶4副8个、茶篮4个、茶盘4个、蝴蝶4个、酒壶1个、酒盅1个、上八宝8个、下八宝8个、龙虎狮象4个、四大妖4个、四小妖4个、牌灯2个馨子的老公,领灯1个。玩灯队伍人数至少35人,演员中2-3人是成年人,其余均为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
东亭乡沙坝旱船
划旱船是东亭乡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中一项优美的文艺形式。船身用竹篾绑扎金喜庆,彩纸粘糊。二人或三人表演,一少女“坐”船,一人“摇浆”,人在陆地,如行水中。“摇浆”者主唱,众人随和,锣鼓伴奏,气氛热烈,唱词主要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歌颂当下好时代。

卢村乡同溪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而同溪舞狮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同溪都以舞狮来助兴。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卢村乡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属于非物质文化霸州消费广场。每逢佳节或集体活动,群众都会积极参加活动。鹬蚌相争有3人合作表演,表演者在锣、鼓镲等音乐下完成表演花旗小和尚。其具有良好的寓意: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邱村镇舞狮
舞狮是我镇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新年都会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古金金,预报吉祥之意。邱村舞狮有两人组合,前方还有一人吹哨,通过狮子的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动态和性格凶猛的一面,通过舞狮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誓节镇七塔村龙灯
七塔村龙灯相传起源于古老村落大树参天的平塘自然村,大概在1886年。江南一带经过战乱瘟疫,人口大减,十里八村无人烟。清廷从各地移民承接此地资源。经过三五年奋战,人们已落下脚,解决了住吃穿。为了驱驱瘟神,逼逼邪气,提提精神,开开心,撒撒欢,人们动手扎了粗糙的龙灯,一玩就是十来年。

1911年,清廷完结,民国开篇,人们喜地欢天,剪掉了大长辫,又把龙灯加工妆扮,玩了好几年。1945年赶走了日寇,打败了蒋匪,人民掌握了政权,土改分田地,人民从此抬起头挺腰杆,再不受三座大山的剥和盘。人们把龙灯舞得呼呼生风,一直快活了十多年。今天人们又开心无比,再把龙灯玩,庆自由庆发展,沿着十九大路线永向前。

誓节镇罗氏民间艺术
誓节镇洪桥村的罗氏民间艺术表演起源于河南光山县,传承至今五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有舞龙、舞狮和旱船三种艺术表演形式。罗氏的表演都有特定的表演内容或故事情节,有特定的表演道具。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约定俗成的程序性仪式和风俗,不仅是同行之间相互认可,也被广大群众接受,不能随意违反。否则会招致强烈的反对。在民俗意义上还保留着原河南光山一代的传统,同时斯琴高美,在移民广德之后,对湖北的相关传统也有继承和发扬。
四合乡大板龙
龙是吉祥物888弹簧网,四合民间自古有玩龙灯的习俗,人们按一年十二个月,每月算一节,一般为十二节灯,闰年十三节灯。后有人提出依一年二十四节加正月十五“元宵节”,再增加二十五节灯,共计三十七节灯。每节灯用木板做底,木板两头钻孔,再用举灯的木棒棒头做轴,方便连接和拆开,板上钉插蜡烛,取名为“大板龙”。改革开放后,四合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为彰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2012年耿村村老年协会恢复了大板龙的演出。

四合大板龙兽人之脔宠,共37节,龙身长40米、身粗0.5米,其中龙头高2.5米、长3米,要两人才能舞动,两只眼睛像铜铃,很有神威,已被列为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合乡火狮灯
四合火狮灯独创于清末,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该灯有两“奇”:一是造型奇。马灯尾、龙灯身、狮灯头,胸前两螯捧着红绣球,灯下方撑以两根木棍,两根细线一根连灯头,一根连灯尾,再和木棍相连,整个灯小巧玲珑,招人喜爱;二是玩法奇。表演只有两人,每人各持一盏火狮灯,在锣鼓的伴奏下,表演者运用皮影戏的操纵技法娴熟操纵木棍上的细绳,使火狮活灵活现,或腾越或打斗计中计状元财,或亲昵,甚至其喜、其怒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表演热烈壮观梁翘柏老婆。1962年火狮灯曾参加安徽省民间灯艺比赛大会,荣获一等奖。现已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火狮”在当地谐音为“和事”,喻意百姓未来的生活和顺、火红。相传张仲鲁,在广德县四合乡宏霞村有一片松林,将一个村子分成上村和下村。上村人喜欢舞狮子,下村人喜欢玩龙灯,每逢节庆日朱侦,两村的灯队相遇超级流氓教师,总会爆发矛盾,引发殴斗。后来,芈原一位名叫吴伯相的老艺人将狮灯和龙灯的特点融于一体,独具匠心地设计制作工艺和操作技巧,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灯,不带任何偏见,每家每户都喜欢,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桃州镇青狮表演
青狮墩(灯)是广德县桃州镇和平村一带颇为流行的一种民俗舞蹈,相传于150多年前的1856年(咸丰6年)随河南移民带到这里,并在和平村代代相传,据考证已有五代传承。青狮墩(灯)除眼睛、口鼻外通体青色,表演时一般为两条青狮一同表演,其中大一点的青狮为主要表演对象,每条狮子为两人表演,加上锣鼓伴奏人员,每次表演为9—10人,一般每年正月初四开始表演,名曰:起(墩)灯,农历二月二结束,名曰:刹(墩)灯赵婉妮,平时如有喜庆之事或邀请也出来表演。相传。目前使用的两条青狮均有百年历史,其中一条还是祖辈从河南移民时带过来的,青狮的头部为牛皮制作、身体为优质麻线制成。青狮表演时一般有:四门见(拜见)、三纵毛、三厥尾、二虎把门、老虎打盹(表演者休息)、黑狗窜裆、牛凑头、小猴抓虱、蟒蛇吐针、鲤鱼跳龙门、朝天一炷香、倒顺跟头、太公钓鱼、乌龙摆尾等技巧展示,十分精彩。能够完成全套表演技巧动作的在每代传人中一般只有两人,即只有一条青狮可以完成全套动作。和平村的青狮墩(灯)表演在广德县北部乡镇具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也是广德祠山庙会民俗表演的精华部分之一。
新杭镇舞狮
新杭镇合兴村舞狮队已有60多年历史,目前已传承至第三代。狮子由红黄布条制作而成,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一人在前扮演狮头,一人俯身扮演狮身狮尾。舞狮者下穿和狮身颜色相同的狮裤,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妙维肖的狮子。表演者伴随着锣鼓敲打的节奏,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利用桌凳等道具,做出各种动作,如起前掌、起后掌等,在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挠痒、眨眼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杨滩镇金龙舞狮
舞狮是我镇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新年都会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舞狮两人组合,一般4人轮番交替表演,通过狮子的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动态和性格凶猛的一面,临近结束时有一才华横溢的人现场说出4言八句吉祥的韵文进行祝福,将演出推向高潮,通过舞狮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一介撸夫,事事平安。

杨滩镇月湾鱼灯
月湾鱼灯起源于清朝末年,那时清朝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在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波及我地,百姓大部分逃亡,加之瘟疫盛行,村庄人员殆尽。听前辈们叙述真是一片荒凉景象。后来湖北人迁移至此。因此地了无人烟,让前辈们认为瘟疫太重,就用玩鱼灯来驱赶瘟神,认为鱼灯是吉祥的象征。鱼灯的灯火是红红火火又是年年有余的寓意,因此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闹新春、赶瘟神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断断续续传承下来。

月湾鱼灯有八条鱼组成,分四个品种即:鲤鱼、鳊鱼、鮊鱼、鳜鱼,另外有一个领头的鳌鱼。关于鳌鱼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相传宇宙间地球是由四条鳌鱼支撑的,有一天姜子牙在清水河钓鱼,钓上来一条鳌鱼,那么从此地球就由剩下的三条鳌鱼来支撑,然而少了一条鳌鱼的支撑,地球变得不稳,便有了地震。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鳌鱼是收香火,也是为了保平安,庆丰收,贺太平,保佑人民安居乐业、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