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8年11月28日
郑植病中台湾行之一:城市印象及其他-古宁的枕边小札

病中台湾行之一:城市印象及其他-古宁的枕边小札

七月初,计划许久的台湾之旅如期成行。
临行前,哥哥的朋友算了一卦,说我们走那天“不宜出行”。果然,这一路意外麻烦不少,我们一家三口,更是挨个发烧病倒。预定中的游玩,有些便不得不取消王丽达简历。
尽管如此要走的阿老表,还是有不少见闻与感触,不吐不快。也期待这些亲身经历的分享,能对其他朋友有点参考和帮助。
城市印象
安逸热情的高雄,专业疏离的台北
这次旅行历经台北、高雄、垦丁三地。虽带着病,计划中的古(故宫、士林官邸)、今(总统府)、山(社顶)、海(浮潜)基本也都涉及了。
正如很多资料中都提及的那样杨宗胜,高雄是个安逸热情的小城,台北则显得专业疏离一些。
高雄的所有景点,都显得小小的:三间平房组成的“打狗铁道故事馆”,两个展厅的“打狗英国领事馆”;即使是台湾第二大港高雄港,看上去似乎也不如我的家乡大连港雄伟壮丽。
打狗铁道故事馆的特展,只是几张展板而已
但这并不减损这个城市的味道。做事情慢慢悠悠的高雄人,极周到。酒店早餐时,我们五个人坐在一个四人座位上,其实也不挤,但服务员看到了便立即过来,帮我们挪了另外一张桌子拼好,变成六人座。临走时看到我们还有没喝完的饮料,又拿出纸杯帮我装好。这暖意融融的服务,在博物馆保安、公交车司机身上也一样能见到。

高雄港的日落
从北京这样体量的大城市来到台北,并不觉得有太多惊喜:那些精美的文创用品,和满街的饮料美食,在北京也并不少见。
台北的服务人员显然没有高雄那么热情,但是专业性非常突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台大医院的年轻急诊医生。因为保保连续发了将近一个礼拜高烧,我们又找不到合适的中医徐佳颖,只好求助于台大医院急诊室的西医。年轻的女医生最多25岁,却十分之老练,甚至连验血都没做,仅听了一下保保的肺部,判断肺部正常,就诊断为流感刘乐飞,开了流感特效药。保保吃了两天,就基本好利索了。我缠着人家要求验血,却被告知:即使进行流感检查,也要一周才出结果,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医生判断很准确天娇谱,我非常佩服。
攻略
人造景观和古迹多的地方很有必要

临行前,我们做了较详细的攻略。虽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事实证明,计划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台北这样繁忙且人文景观较多的城市。
从攻略里了解到,台北“总统府”每月第一个周六是大开放日,据此安排行程,我们在“总统府”里遇见了不少惊喜。
在总统府二楼的大厅里,我们遇到一队本土乐队正在为一个小时后的表演做准备。
在一楼,我们则看到了此行最“接地气”的展览:当地摄影作品展。
但是因为攻略做的不够细致,我们不了解总统府内只能按单程路线游览,而工作人员又“含蓄”的没有特别说明,直到我们想要返回二楼观看表演时才发现只能出门重新安检进门。看着门口黑压压的一片人头闽侯龙泉山庄,只好忍痛放弃了看表演的打算。
再比如中正纪念堂里,有台湾的“国家大剧院”,如果攻略做的再细致一些,我们应该就可以提前买好表演票,欣赏一次本地的高雅艺术了。
生活方式
同源异流,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虽然都是华夏子孙,但南北差异还是满大的。
这里的室内温度特别低,在室内要注意保暖。高雄到台北的高铁上,屡屡见到身着西装的通勤人士张义潮。车厢内的温度估计只有20度卡卓藏刀。我的感冒就是在这里被冻出来的球迷沙龙。不仅高铁上,故宫里、出租车上、甚至酒店大堂里,空调温度都被调的非常低,以至于我们处处都在喊冷。
这里的饮食,据我的观察,也多以肉类佐食元十三限,少有纯粹的蔬菜。夜市里贩售的基本都是肉食,什么大肠包小肠,炸鸡翅,蚵仔煎之类的,高油高糖高盐,在我看来真的不太健康。即使是饭店,要找能吃蔬菜的地方也得下点功夫。在台北,我们住在比较繁华的北车区。那里饭店鳞次栉比,但多数都是日本料理,或者是提供快餐的餐厅,也是以肉类为主的套餐居多金镇佑。偶有小店出售“蔬食”,也就是素食,价格不菲。
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我向服务员询问有没有素食,她回答说,你吃素,在台北要找吃的可不那么容易哦。但另一方面,在机场火车站这样的地方,又能看到郑重其事标注着“素”字样的餐点,即为素食可用。这样的标志在北京很少看到。但越是这样,我越觉得好像吃素似乎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在北京,如果我想吃素菜,在任何一家只要不是贩卖快餐的普通餐馆都可以找到。并不需要专门去寻找标注着“蔬食”字样的餐厅。但在台北,似乎吃素就是属于一小撮人的专门待遇。
六合夜市的“鱿鱼翅”,看着真有点骇人
这里非常潮湿,所有的宾馆都有排风扇,常常还备有除湿机。跟我们北方需要加湿器正好相反。除了在有大太阳的垦丁,洗了衣服想要当天甚至第二天干,基本都是不可能的。
但神奇的是,虽然纬度比北京低很多郑植军婚潜规则,但台北的气温却比北京还低。我们回来的那天,台北气温34度,而北京是赤裸裸的37度!
当然也有不少与北京相似的地方奥瑞安西。比如,不等绿灯亮就过马路的习惯——我在台北观察到不下四五次,当地民众不等绿灯亮,看四下无车就过马路了。无意批判,看到这样的场景倒是觉得挺亲切的。
说个我自己的观察的笃小和尚,陈荣竣香港人、台湾人、大陆人一起等红绿灯,完全不看灯甚至跟车抢的,估计是大陆人;好整以暇,悠闲自在,想等就等,不想等就溜达着穿过马路也毫无惧色的估计是台湾人;而不论有车没车,一定等绿灯才过,但基本会一脸大义凛然状的,八成是香港人佟家三少。当然,哪里都有各种各样的人,这只是个笑话,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