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原由不一,但效果一致-刘酿苦
这几年,初见不断,道别不断,我在最好的年纪用尽精力换来三餐和小屋,有时遇到难处便会怀疑,难处消除后又继续下去。直至要离开时发觉,每一次的怀疑嬉农记,都是一次小规模的崩塌,都让我跟当下的生活更远一步。
我辞职之后走了几个地方雷有信,最先去的是苏州,当时正值梅雨季节。
我去了拙政园,在里面听了昆曲,还去了同里古镇,就着黄酒吃了最有名的松鼠桂鱼,我来之前就想做这些事情李治延,我以为做这些事情时我会很开心,可并没有。我还是会在凌晨时分走出酒店,如野鬼般在无人的街道里游荡。
比较快乐的时刻是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我在酒吧里喝酒,年轻的歌手唱了几首我很熟悉的歌,令我暂时忘掉了那些烦心事。随即我意识到那个歌手很不快乐,这让我很沮丧。
之后我还去了其他几个地方,见了几个人,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背井离乡,在一线城市漂泊,也有着几乎相同的烦恼尿姑娘 。
城市这么大,霓虹在闪,云朵在飘,城市又这么堀越由美小邱小冬,地铁里挤满了委屈的脸,出租房容不下一身傲骨。大家都想辞职,同时也离不开那点微薄的薪水毛楚玉,于是,痛苦产生了。
回家之后,我淘了一本家乡的县志,开篇便是当地的大事记,从新石器时代到1987年,翻页之间俨然造句,年岁如飞。
若给事件分类的话,倒也不复杂,不过是雨雪风霜,旱涝饥荒,期间夹杂着某君执政,某处起义,两兵相交后朝代更迭。历史的线条起起伏伏,凑成了一副抽象而又悲哀的画作,一副意义深大的K线图。
其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正德十五年(1520年)
生蝗虫,田苗几乎被吃光
嘉靖二年(1523年)
三月正妹公社,大风,白天看不见人,长达十余天之久。
嘉靖二十年(1541年)
大饥荒玉萨,饿者互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知县张佳胤、刘师鲁、邑人岁贡朱三乐主主篡《水骨县志》六卷本,印刻成书三棵千年松。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重修县城,改土为砖。
春旱,田禾干枯。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忆往镇浮桥建成,民众称便。
隆庆元年(1567年)
秋大水米麟林,田禾受损。
万历十四年(1586年)
大旱他来自地狱,谷物枯萎。
历史似乎是政治和灾难的舞台,文臣武将陈训秋简历,你来我往,再牛逼的人物也填不满着半页纸,在时间的洪流中大家太孱弱了。
在那些年代,大多人的梦想就是吃饱、穿暖、生孩子。他们跟生存抗争的姿态更具有原始性(老人爱催婚,正因为他们残留着困苦年代的阴影)。
《故事》中说:如果说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教训的话,郑州彩印那就是,当毒化人心的梦魇终于被清除,当无家可归者都安居乐业重生微醺初夏,当全世界完全采用太阳能时,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还是会那样深重且铺天盖地。
柏拉图曾试图将世界变成乌托邦,此行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们知道了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时至今日程婉儿,儒家却成了不法机构的遮羞布,因此沾染上了邪说的气味。
文革时期,人民的热情高涨女子按摩诊所,为实行共产主义而做大锅饭,其结果也是惨痛的。
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抗争,哪怕当下都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要好安圣浩。
我高中沉溺于闲书,大学时科目全挂,抱着一腔热血踏足社会,却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和违心之举,因此节节败退。我因烦恼而抗争,因抗争而徒增更多烦恼,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抵抗还是逃避呢?
记得小时候玩一种叫做“蜘蛛纸牌”的电脑游戏,每一局都会缺少一种牌,令牌局陷入困境,这个游戏规则不会变,玩家唯一能做的是用娴熟的牌技克服这个规则。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都是些废话。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提心吊胆造句,可以自我提升致死,融入滚滚洪流休丹西,激荡于浪潮之巅,阶级的魅力令人目眩神迷;也可避开时代浪潮,降低阈值,平庸地做一叶孤舟,时代红利可保人不会饿死。
一个人的本质,取决于面对危机时的抉择辛家媳妇,所以,最终,一切选择折射出的都是这个时代的自我,发着或明或暗的光。
注:这位叫EDGE的读者请私信我地址、电话,我答应送你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