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7年06月18日
鬼凤成就平泉食用菌的拓荒人 梁希才--平泉食用菌

成就平泉食用菌的拓荒人 梁希才:-平泉食用菌


梁希才:科技高峰勇攀登,风雨兼程华发生。愿得此身拓菌业,一片丹心为民丰。
他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说干就干,行不行重生圣尊,试试看。”他在食用菌领域一干就是30年。他是平泉菌业的拓荒者,把技术送到了千千万万户农民手中,把小小的食用菌变成了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他是农民的贴心人,农民亲切的称他:土专家。2016年平泉市全年生产规模达到5.6亿袋,实现年产值54亿元,全县约有百分之15的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和生产,全县农民约有一半多的收入都来自这份产业。
三十年苦心孤诣 成就平泉食用菌的拓荒人
承德平泉市地处燕山深处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农业大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全县建成食用菌专业乡镇14个,专业村100多个,发展10亩以上园区1000余个,总面积达4万亩,菇户3.5万,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近两年,全县基地规模已达到3.2亿盘(袋),预计产量达到32万吨,产值链经营额35亿元,提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成为全县最具优势和特色、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立县支柱产业。 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梁希才,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会长,被广大菇农亲切的称为“菌业拓荒者,农民的贴心人”。

从事食用菌科研革新研究工作30年来,梁希才曾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15项,创新食用菌生产技术8项,获3项发明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发展科技示范基地6个,发展带动食用菌生产户达8100户。他先后引进示范成功灵芝、鸡腿菇、黑木耳等栽培技术,选育出黑木耳、“黑A”等新品种。
扎根沃土,放飞青春的梦想
1958年12月,梁希才出生在平泉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七个,男孩里梁希才排行老二。
1974年,16岁的梁希才初中毕业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作为家中的男孩,梁希才决定回家务农。他学过木匠、瓦匠,下过煤矿,修过铁路,给大队栽果树、垒大坝,无论干什么上思天气预报,识文断字又好钻研的梁希才都有把子好手艺。
“那时候大队里有报纸蔡研,一有功夫我就跑到大队去看报纸,看到报纸上有科研专家事迹的报道,再配上一张穿着白大褂看着显微镜的工作照我要金龟婿,心里甭提多羡慕了。”那时候的梁希才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要是有一天自己能成为照片上那样的人该有多好!
23岁那年,县农业局土肥站招化验员。有文化,又是大队的农技员,梁希才如愿以偿地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土肥站的化验员,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老梁说,时至今日,只要一走进自己的食用菌研究化验室,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艰苦创业,托起百姓致富的脊梁
结缘食用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1985年,在土肥站做化验员的梁希才被县农业局派到保定参加了一个食用菌培训班。“听了专家教授讲解食用菌的生产原理、广泛用途和发展前景后,想到平泉县地理气候适合食用菌生长,而且当地又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我的心中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第一次接触食用菌的梁希才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
回到县里,他的想法得到了主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开始投资1000元搞起了500袋平菇的试验,并一举取得了成功。从此,梁希才开始了他的菌业拓荒之路。
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梁希才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决心和信心。为了能够规模发展食用菌生产,他苦口婆心地说服动员家里的亲戚和乡亲们,率先在老家烧锅营子村建起五个塑料大棚尘世清歌,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的乡亲们开始相信梁希才的话,并跟随他一起发展食用菌产业,家乡也就变成了他推广食用菌的示范基地。
1988年,梁希才被聘到县农科所工作,后又被聘为县食用菌总公司技术副总经理。1989年平泉县的食用菌生产便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发展阶段,生产的平菇、黑木耳、姬菇覆盖全县10个乡镇40个村,而且家家大丰收,总产量达100吨。
此时,平泉县的食用菌生产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发展阶段,不料天有不测风云,那一年正赶上食用菌市场疲软,眼看着46吨食用菌产品销不出去,梁希才心急如焚,他先后到沈阳、石家庄等地找销路,梁希才的精神感动了东北一家罐头食品厂,接收了货物,结回货款,把菇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1990年,梁希才经过考察分析到平泉生产平菇、姬菇与中原地区市场竞争处于劣势,难以大规模发展。认真研究本地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提出大力发展木腐菌,选择低温品种的发展思路。在腊月初七,他冒着严寒去辽宁考察边防风暴,为了节省差旅费,他很少住旅馆,蹲在车站里,手脚被冻得疼痛钻心,咬牙坚持住。经过反复比对,引进了适合平泉生产的滑子菇。新品种引进来,群众不接受,怕担风险,梁希才就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在老家动员乡亲们生产,当年发展了24户,获得成功王婷玉,第二年带动了100多户,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此一发而起,使滑子菇成为平泉以及周边地区的主栽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
1995年,梁希才到浙江、福建考察香菇生产项目,吃住在菇农家中,深入到车间、菇棚,学到了技术,分析出了地区优势,力主在平泉发展反季节优质香菇项目。采用寿宁模式当年在平泉发展了三个乡镇洪诗涵,100多万袋,效益非常好。经过十年的发展,优质香菇已成为平泉以及周边地区的第二大品种,年生产1000多万袋,成为反季节优质香菇的主产区。
2004年,梁希才到吉林蛟河考察引进了黑木耳生产项目,当年试栽60亩,菇农取得了亩纯收效2万元以上的高效益。2005年扩大到500多亩,2006年达到600多亩,2007年达到700亩,解决了平泉食用菌品种单一的问题。
2006年,梁希才又从辽宁宽甸县引进了柱状速生香菇生产项目,试栽10万袋取得成功,2007年扩大到200万袋,解决了7-9月份高温季节没有香菇的难题,使香菇生产实现了周年化。
作为从事食用菌行业的奠基人,他深知科研的重要性,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野生品种驯化、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攻关。
2010年开始选育驯化的食用菌新品种“雪珊瑚(原名雪玉松茸)”经过近三年的研究试验,对其生活习性有了深入的了解,筛选出了最佳生产配方,完善了生产工艺流程,袁洁仪已进入商品化生产推广阶段。2013年6月19日一种珊瑚状猴头菌的生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1210149418.X;在2013年7月31日一种珊瑚状猴头菌获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49416.0。
2010年他在冬季反季节滑子菇发菌中将“气泡膜” 应用在发菌棚上,取得了较好的提温和保温效果,为菌袋在寒冷的冬季正常发菌和出菇起到了保障作用。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平泉市食用菌生产大棚的一场革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2015年11月25日气泡膜作为保温材料在食用菌大棚保温层上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281775.1。
为了破解地栽香菇生产“瓶颈”问题(地栽香菇生产到四五年时土传病虫害难以控制,污染率居高不下)边令诚,梁希才从2011年开始选派技术人员10余人次先后赴河南省灵宝市、辽宁省岫岩县等地考察香菇立袋式栽培技术,引进香菇“灵仙一号”和“808”两个品种菲德里斯,结合平泉县的气候条件设计出生产工艺。2012年试验栽培获得成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栽培技术,2013年中试推广。香菇立袋式栽培离开了土壤,有效控制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克服了连作障碍,为平泉县优质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014年已大面积推广,于2015年香菇“免割膜立袋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号为20151872。香菇免割膜立袋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平泉市茅兰沟乡李凤瑞同志取得了单袋效益10.50元的好成绩。
2016年初远赴辽宁北镇、四川成都等多地考察羊肚菌,并引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建设羊肚菌示范基地,示范栽培65亩,分布平泉,宽城、滦平、隆化、宁城等地区,在2017年5月大规模出菇,亩产最高的羊肚菌鲜品900斤,直接增加收入240万元,2017年已经签订种植合同的有300亩。
创建龙头菌业领航
为了更好地带动县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技术优势,在县科协的帮助下,1999年6月梁希才创办了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成为平泉县第一家实用技术研究机构,现拥有资产800多万元,会员1765人,辐射带动菇农5万户。研究会下设平泉县兴科食用菌专用物品门市部,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个经济实体,两个试验示范基地,占地220亩,主要承担省、市、县重点科研课题及本地食(药)用菌的研究开发,野生菌的驯化、选育,食(药)用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生产前期的技术培训鬼凤,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加工等项工作。
梁希才所带领的研究会实施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科学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不断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对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在2000-2004年间举办的三届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上,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累计9000多万元,履约率70%以上。经统计近三年累计收购滑子菇4万多吨,香菇8万多吨,鸡腿菇200多吨,黑木耳100多吨及其它野生菌2000多吨。使会员每年增加收入近4亿元,会员户年均收入已高于普通农户年均纯收入的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普惠农 技传四方
从事食用菌行业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负责食用菌产业科技攻关、技术服务、行业管理等工作,是平泉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立县支柱产业的推动者抽风的漠兮,是传播科技知识肖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科技工作者。据不完全统计他五年来技术培训达到200多课时,培训技术人员和菇农5200多人次,下乡技术指导180多次,身影遍布平泉市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区,发放资料5万份,编印教材4万余册掌心龙,为菇农解决疑难问题200多项。平泉市松树台乡八牌村的梁建立通过培训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但自己生产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每年都有5—8万元纯收入金俊熙,还带动本村几十户农民和他一起栽培食用菌,实现脱贫致富。平泉镇二道河子村颜承新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品种组合式栽培技术,将20多万元的投资分散到两三个品种上,拆开资金,错开季节,化解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每年总核算只赚不赔,效益好的年景能收入20多万元,效益差的年景也能收入5万元以上,成为高科技含量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梁佩玲老公。
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国家科普扶贫活动。2006年,他积极参加“两牵手一扶持”活动,倾心将他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老区人民。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灾害后,他积极参加对四川省平武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先后两次进行实地考查,根据平武县的气候特点和市场比较优势,对平武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全面的整改意见,得到平武县的认可,所在单位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受到表彰。2014年抗倭奇侠,他带队组成3人食用菌专家团,冒酷暑参加河北省对口支援丰都县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悉心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移民朋友感激不尽;2015年,他开始对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进行技术帮扶,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他倾尽所掌握的食用菌技术,在阜平县食用菌核心园区进行技术指导,该园区已成为阜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面旗帜;2016年相应国家号召进行科技致富、精准扶贫,对接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蔚县,5次前去考察当地气候、温差、湿度、风向等条件魔血魂帝,结合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洽谈,进行经济转型,利用投资低、风险小、市场大的食用菌产业,改善当地贫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大大改善了当地人均收入落后的状态;2016年他高举扶贫旗帜,与榆树林子嘎海沟付振国、高瑞芹、李仁清三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扶贫对接,给予技术,物资,菌种支撑,成果喜人,每亩产量400斤以上,当年每户新增效益2万元以上,扭转了贫困局面,
金杯银杯 不如百姓的口碑
“百姓、政府、企业都受益,各方多赢,才能形成平泉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春天。” 梁希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在考虑百姓能不能赚钱林艺莹,总在分析平泉县优劣势,及时调整品种和运行模式,有的专家说“梁希才是研究产业运行规律的人”。
在食用菌技术服务方面,得到了菇农的一致好评,有的菇农说:梁二哥是农民出身,所以他非常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百姓的不易,也打心眼里希望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无论他有多大困难,他都不会退缩,全心全意解决菇农遇到的各种难题,真是我们的好“二哥”。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梁希才在食用菌科研革新的道路上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用科技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领路护航美一天美发网,让菌香飘进千家万户。